“上最好的小学,提高上最好的初中的机率;
上最好的初中,提高上最好的高中的机率;
上最好的高中,提高上最好的大学的机率;
上最好的大学,提高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机率——一条“鸡娃”战线由此形成。”
在鸡娃上,我们很多人都是一边前进一边困惑:特别想让孩子休息会,又怕停下的功夫就被别人超过了;一边抱怨其他家长怎么这么拼,一边又拿着别人的兴趣班对照,担心漏报一个。
怎么把握鸡娃的程度,比鸡娃本身更让人纠结和担忧。
鸡娃要量力而行,全力投入鸡娃不是明智的选择,拿出部分时间自鸡,收获会比全情鸡娃更大。
首先,从目前来看,鸡娃是一个回报较高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巨大的时代。
这意味着,由教育差距造成的收入差距基本成正比,而由教育差距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差异和阶层分化也非常明显。因此,一个孩子的教育水平越高,她就越有可能“出类拔萃”。
从这个角度来看,鸡娃确实是“大势所趋”,希望孩子“过得比我们好、至少不比我们差”的希望,也是人之常情,是父母共同的心愿。
说“全情鸡娃”不可取,主要有两点:
首先,鸡娃有风险,娃的潜力、鸡娃的最终成果,都有巨大的不可控性。
其次,同样重要的是要拿出一些精力来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拓宽孩子生活中的试错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选择。
孩子有自己的遗传密码,但出生时并没有配备“使用说明”,他们的才能和特点在出生后的几年可能还没有显露出来,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观察和改变我们的育儿方式。
像一个花园。有喜欢阳光的向日葵,喜欢阴凉的吊兰,需要每天浇水的狼尾草,以及很久都不需要浇水的仙人掌。但现在,他们都被放到流水线上接受灌溉和光照。
如果你的宝宝不喜欢水和阳光,而你每天给他更多的灌溉和光线,只会让他变得更糟。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自己的基因结构和自然性格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更像一颗种子,有着不同的才能和智慧。
孩子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被带到同一条轨道上,做同样的事情而没有区别:上学编程,奥数课,弹钢琴,刷题
孩子的成长趋势有其客观规律,我们无法控制和逆转。套用高中政治书中的一句话: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前,必须以承认法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鸡娃也要自鸡,给娃留条后路很重要
把鸡娃那股劲,拿出一部分用于自鸡,其实就两个方面:容错率和选择权。
而同样重要的是,把精力匀出来用于自鸡,注意力转移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们就会对孩子更平和、更包容,亲子关系也会缓和
与其琢磨辅导班,不如认清自家娃的天赋
个别成功案例,和娃本身的天赋有更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冷静,不能只关注“别人的孩子”,大多数人是待在金字塔底下的。
不要盲目乐观,“鸡娃”和“娃会很棒”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无法改变这些因素,比如鸡娃的方式和心态、娃的天分和智力,尤其是后者。
对于鸡娃,点到即止,留一半的时间自鸡,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试错空间和更多的选择自由在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