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总会忍不住怀念童年时光。童年时期往往最是幸福纯真,让我们长大以后,仍然记忆深刻。代表童年的味道有很多,其中有一件东西,叫“宝塔糖”。它曾风靡全国,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究其原因竟与苏联有关,他们给我们的教训可不能忘。
驱虫的“宝塔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谁都想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同时期的孩子经历的东西也不一样。现在孩子一听“宝塔糖”会感觉很陌生,这种糖在早些年是防疫站专门用来给孩子驱除肚里蛔虫的药物。建国之初,我们的经济社会能力不足,卫生条件发展也不好,儿童在玩耍期间,手上总会摸有细菌,再加上很多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极容易把蛔虫吃进肚里。
当蛔虫在孩子肚子里体内数量变多时,儿童就会患病。蛔虫寄生在宿主身上,不挑食,可谓来者不拒。孩子吃什么食物到肚子里蛔虫都能吸收,一开始被感染的儿童反应不明显,随着蛔虫逐渐长大,数量越来越多,儿童开始出现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甚至还会有磨牙的表现。医生根据诊断以后,判断出儿童腹中是否患有蛔虫。如果有,就会让他们吃一些相应的药物。“宝塔糖”如何而来?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国人深受蛔虫的侵害,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当时苏联与我国交好,我国人民经常亲切地称他们为“老大哥”。苏联人得知此事以后,为我们送来了蛔蒿种子,虽然分量只有20克却弥足珍贵。这种蛔蒿原产自北极圈一带,里面含有一种专门去除蛔虫的成分。当时,我国收下了这极为重要的礼物后十分重视。为了能将其培育成功,特将其分成了4份,分散到中国的4个地方种植。在其他3个地方,蛔蒿的培育均宣告失败,但是在山东的蛔蒿终于培育成功,这使人们兴奋不已。
蛔蒿培育成功之后,如何变成药物让孩子们吃进嘴里,也成了科研人员研究们的一个重要课题。成年人吃药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但因为患者多是儿童,在那个时候,儿童本身没有什么机会接触零食,接触糖果的可能性也很小,如果有谁家的孩子手中拿着糖果,往往会被一抢而空,大人们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想吃,医学家们就将药品做成了糖果的形状,希望孩子能够喜欢。
药品做出来以后却并不招孩子喜欢,因为样子虽然做得好看,但一点甜味都没有。后来科研人员就想办法在驱虫药里面放入了很多的糖分,这也就成了后来的“宝塔糖”,宝塔糖经过改良以后口感很好,孩子们非常喜欢,尤其是在打完疫苗以后,正疼痛不已时再吃一颗宝塔糖,很多孩子都会把这个当做奖励,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药物。得蛔虫病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到了近些年,宝塔糖却渐渐淡出视野,这是为什么呢?吸取教训
随着后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渐渐发生变化,苏联单方面撤出了对我国的帮助。专家们带走了大量的设备,中国经济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虽然中国有蛔蒿,但缺少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就无法对蛔蒿进行加工,宝塔糖也就没法生产出来。面临这样的困境,中国科学家们没有退缩,他们从零开始,一点点地自主探索,终于研发出了属于中国的设备,也终于掌握了制作宝塔糖的技术,使得这种药物可以继续研发生产。
苏联的撤资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教训,那就是一个国家想要长足发展,一定不能长期依靠其他国家的帮助,要有专属于自己的实力。万万不可完全凭借他人的依靠,一旦有什么突发事物很有可能成为绳上的蚂蚱,刀俎上的鱼肉,任人欺负,想要强大就一定要有专属于自己的科研实力。
结语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国情日益稳定,经济逐渐发展,制药业也开始逐渐兴旺起来,80年代宝塔糖已经火遍全国,至于后期为什么会逐渐销声匿迹?主要是由于孩子们患蛔虫的几率越来越少了,但宝塔糖的产出却很多,药物卖不出去,作为原材料的蛔蒿价格也是一路下滑,很少有人愿意去种植蛔蒿。不过这也不用担心,制药业的发展已经发明出了其他的替代药物,所以宝塔糖才渐渐退出药物市场,不过仍然有一些在零星售卖,而这种糖也就成为了那一代人回忆里独特的味道。
参考文献:《村居》
《古朗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