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给大家出一道考题,请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里的“鸿鹄”怎么读啊?
来,一二三,告诉老师答案——“鸿(hóng)鹄(hú)”。
再问,请问这句话出自哪儿啊?
这句话出自《史记》,讲的是早年陈胜跟人受雇耕地时,忽然休息下来,遥望喟叹,对一起耕地的人说:“如果以后发达了,可千万不要忘了我啊。”但耕地农夫却说:“我们都是一农民,哪能发达啊。”也就是这个时候,陈胜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可就是这么一个常见的词,几乎人人都能念对的词,北大校长林建华居然念错了。2018年的时候,正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在校庆会上,林建华在自己的致词中,居然将“鸿(hóng)鹄(hú)”念成了“鸿(hóng)鹄(gào)”一时间贻笑大方,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
北大是何等学府?1898年经光绪帝命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到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校”,从此就常被称为“北京大学”了。在北京大学建校的120多年里,为我国培养出了很多十分优秀的学子,是我国站在高等教育金字塔尖端的顶级学府。
北大校长是何等人才?自北大创校以来,北大的校长就从来都是万里挑一的奇才,首任校长名为严复,他曾将《进化与伦理》一书翻译成为了《天演论》,让整个中国都开始感受科学进步的近代思想。
此外,之后的校长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等,各个都是难得一遇的顶尖人才。也正是如此,同样作为北大校长的林建华,念错如此一个简单的字就为人难以接受了。
无独有偶,在清华也曾上演过类似的一幕。在清华大学开学之初,各个学院都搭上了各自院系的棚子。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挂在迎新点下的横幅上,却把“热烈”写成了“热列”,而且清华大学人来人往,必定有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毛病,却始终没有人提醒迎新点下面的学长。
也许有人就要说了,这不是在吹毛求疵吗?不管是北大校长还是迎新学子,他们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我们应该对这些错误更加包容。
但事实上,这两个新闻之所以在当时引起人们愤怒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林建华校长念错了一个字,或者清华大学学子疏忽印错了一个字。让人愤怒的,是这两件事情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
首先,在清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里,自然是汇聚了无数高材生,可就在高材生纷纷聚集,在新生报道的时候,居然很多人明明看到了这个错误,却很久都没有人提出质疑,而是任由这个错字就在清华大学校园内这么杵着。
而北大校长林建华虽然在之后公开道了歉,但同时也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理工出生,文史方面不够了解,还转而劝告所有人说,质疑无法创造价值!
试问,如果连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大学,都把合理的质疑弃如敝屣,那么整个国家的教育、所有中国人的治学精神,又该如何自处呢?
如果面对这样明显的错误,都没有人能够指出来,没有人站直腰板来质疑,甚至还要把质疑当成一种无价值的东西,那么科学和学术又怎么发展呢?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从来就是学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看到了错误,敢于指出错误,才能进而对错误进行研究,即使最后发现这个所谓的“错误”其实是“正确”,但在这个质疑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的收获必然也比不质疑来得多。
因此,质疑从来不是无价值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有的一种严谨的独立的治学精神。只有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所有人都敢于质疑、合理质疑,那何愁我国不能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