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乡村教育的华丽蝶变

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地位。近年来,遂昌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教育均衡、扶贫纾困、扶志扶智”中心工作,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履行部门职责,教育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乡村教育迎来华丽蝶变。

“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学在遂昌品牌”。在遂昌,我们看得见,学生情感能得到陪伴,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得到培养;我们看得见,乡村教师奋发有为,教育有情怀;我们看得见,教育城乡一体化,学校充满活力;我们看得见,产教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发展有了人才保障、智慧支持和技术支撑。

遂昌县蔡源乡中心小学,孩子们展示刻在石头上的“蔡和”脸谱。

优化顶层设计 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红墙蓝瓦的教学楼,红绿相间的跑道……云峰中心学校新校区搬迁后,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86寸希沃智能平板、中央空调等各项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新建校舍19691平方米、2个足球场、4个羽毛球场、5个篮球场、2个舞蹈教室、11个创意书吧、录播教室、科创实验室……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如今的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民族校区(原名后江民族小学)占地面积3.7万余平方米,是老校区的7倍,可容纳36个教学班,1620名学生。2018年,学校与遂昌县实验小学联盟,成为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多年努力,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所乡镇学校,学校的教学成绩已达到城区学校的平均水平。

在遂昌,像云峰中心学校、后江民族小学这样的蝶变并非个例。近年来,遂昌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先后建成遂昌育才中学、后江民族小学和云峰幼儿园、梅溪幼儿园等项目。“十三五”期间,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亿多元,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800个、小学学位3240个、初中学位2400个、高中学位900个。此外,先后实施教室亮化、美丽寝室、美丽厕所、义务教育段蛋奶、空调进教室等工程,农村教育基础实现了大变样。

“云峰中心学校位于工业园区内,学生主要以进城随迁子女及务工子女为主。”校长金存根介绍,近年来,学校以“金光闪闪云中人”的学校品牌为目标,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的学校精神,通过精准教学、精细管理,教育提质工作收效显著,小学部的综合指数、初中部的效能指数均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2019学年学校还获得了教学质量特等奖。

近年来,遂昌稳步落实“大搬快聚”精神,在不断增加城区教育资源的同时,适时调整招生办法、简化流程,全员安置进城随迁子女就近入学。2020学年,小学段共接纳进城随迁子女832人,中学段共接纳进城随迁子女345人,切实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解决了“能上学”的问题,如何让乡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为此,遂昌出台《共同体办学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办学活力。

近年来,通过“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托管”等方式,遂昌已建成小微学校联盟、城乡结对联盟、片区联盟、民办反哺公办联盟、县域发展联盟“五联盟”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县15所学校结成11对帮扶对子,2020年,各受援学校收看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888节,惠及学生60000多人次。

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地处浙西南大山腹地的遂昌紧抓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乡村学校办学品位。

走进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新型教学空间,3D打印、无人机、体感游戏、平衡车等当今最热门的高科技产品特别引人注目。去年,借着遂昌在全县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推行建设的新型教学空间的良机,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打造了“1+X组合式新型教学空间”,给师生带来了更多的教学体验,该模式被评为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优秀案例。

据了解,2020年,遂昌全县共有22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获得新型教学空间效能提升项目央补资金,共建成新型教学空间30个,惠及学子1.5万余名。“十三五”期间,遂昌在教育数字化建设投入6600多万元,建成录播教室60个,实现全县学校录播教室和教学空间全覆盖,建成智慧校园22所,其中6所学校获评市智慧校园示范校、优质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金竹小学学生到中草药园了解草药种植知识。

创新管理办法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培育有灵魂的学生,要从德育工作做起。”4月1日,遂昌县教育系统开展“学党史 守初心 育新人”书记讲党课暨遂昌县校长论坛“头雁论教”活动,全县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书记围绕党建引领、教育提质、新时代教育理念等进行了主题论述。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根松带头开讲,“校长、书记是一所学校的领头雁。我们希望,通过头雁展翅工程中的头雁论教环节,去引导校长们基于岗位、课堂、教研以及全县师生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中小学书记、校长队伍,为全县教育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去年,遂昌出台教育“头雁”展翅工程方案,截至目前,200余名中层以上校领导参加校内赛课近300节,听课教师5000余人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早在2015年,遂昌县就规定校长周兼任课时数必须达到专任教师周任课时数的1/3,副校级领导、中层正职周兼任课时数达到专任教师周任课时数的1/2,中层副职比专任教师周任课时数少1至2节。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除了让校长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学业务的“双带头人”,遂昌不断优化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新老教师结对、 “点亮名师”工程、教育系统青干班培训、教育研讨会等途径,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经过5天的跟岗学习,我从师傅那学到了不少教学和管理技巧。”朱思雅是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民族校区的一名青年教师,得益于学校的“青蓝结对工程”和跟岗学习机制,她与资深教师柳世斌进行了教学结对,在师傅的全方位指导下,朱思雅的专业能力得到飞速提升,去年还获得了市教坛新秀一等奖的好成绩。

此外,遂昌县还通过教师职称评审业务考试、教坛新苗业务考试、教师业务考试“三考合一”的一次综合性考试政策助推教师成长,以业务考试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积分制形式作为成长的依据,形成师生共学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城乡教育提质。

为了突破高端教育人才匮乏的瓶颈,2019年遂昌出台史上最强教育引才政策,引进的省内正高级教师等一类人才,最高可获得375万元奖励,其他四类人才可获得60万元到175万元不等的奖励政策,在该政策带动下,“十三五”遂昌期间成功引进特级教师、国家级竞赛教练、清北博士等高端教育人才83人。

2014年,遂昌开始实施“教师四项温馨工程”,为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配备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空调和一个衣柜,每月为最偏远的6所小学教师报销1次往返车费。同时,遂昌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山区教师最高每月可获得津贴1000元。

除了在待遇和生活上给予保障外,遂昌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一方面,通过职称评定等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让优秀的师资支援农村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师最为关心的岗位调动、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偏远山区教师进行倾斜,规定新教师在偏远乡镇学校任教满3年以上,考核合格即可申请调动,任教满6年、考核合格,在评审中、高级职称时优先评聘。这些切实举措大大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也为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创造条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遂昌县实验小学昆曲进校园。

做活乡村教育 培育“五好”学生

定时起床、洗漱,打军体拳,排队打饭,准点熄灯、休息……这是遂昌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学生的日常。王村口小学坐落在粟裕将军战斗过的红色古镇。学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2001年成立了“红色之旅”小导游团,将“红色之旅”列入校本课程,开展了以“唱、学、读、走、争”为基本框架的实践活动。

唱红歌、读红色书籍、做军操这样的活动早已融入到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感悟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优秀的品质,这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校长王隆峰说。

像王村口小学一样,近年来,遂昌中小学根据当地文化优势,积极尝试“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模式,活化校本文化,构建起自己的特色招牌,走活了农村“育才棋”,走出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遂昌县实验小学昆曲十番进校园、应村小学的“竹韵”课程、新路湾小学的诚信教育、万向中学的“道德银行”等特色教育将非遗文化、乡村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不仅让山里的孩子得到了因材施教的机会,还促进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乡村教育不仅要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更要培养学生对乡村的热爱!”邱根松说。近年来,遂昌各学校除了开展具有特色的文化课程外,广泛开设劳动、体艺、道德等课程,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请每位同学把收到的菊花种子带回家种植,等到菊花盛开时,学校将会举办一场菊花盛会。”新学期开始,石练镇中心小学围绕“菊文化”开发了一门特色劳动课程,把校园闲置的土地划分出种植区域,让学生种下可食用的菊花,并将种植过程作为核心课程,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等到菊花盛开,学生还能品尝到自己种植的菊花茶,切实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

如今,遂昌每一所学校都设置了劳动课程,开辟了劳动基地,让学生亲历农作物的播种、耕作、管理、收获全过程,感受到汗水注入土地的艰辛,体验了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乡贤不仅是本土经济发展的智囊团、助燃剂,亦是本土教育发展的无声力量。为了提振农村孩子的自信心,进一步发挥榜样的力量,遂昌创新引入乡贤助力引导青少年群体文化建设活动。《信念是什么》《我和我的家乡》《“心系国防·从我做起”》……活动开展以来,乡贤们为孩子们带去了许多充满力量的励志故事。

不仅如此,乡贤们有的自掏腰包为学校设立奖学金,有的利用自身资源为学校牵线搭桥解决实际困难,有的乡贤联谊会发挥集体力量捐资助学……截至目前,遂昌各校已开设活动48场,讲述乡贤故事52个,累计捐赠物资总金额达49万元。

服务地方经济 培养地方专业人才

乡村振兴,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培训课帮我突破销售瓶颈,我的原生态土蜂蜜终于可以规模化生产了。”张根土是遂昌县西畈乡一名养蜂人,家中世代养蜂,但受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一直无法扩大经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石练中心成技校的新型农民培训,“在培训课上,我发现除了传统销售模式,还可以结合遂昌五行旅游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的‘百变’营销,甚至还可以搭上互联网销售的快车道。”

于是张根土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土蜂养殖技术培训,还多次参加微商、电子商务等培训,渐渐地他将深山出的好蜂蜜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现在张根土除利用网上渠道销售蜂蜜外,还在衢州、嘉兴、绍兴、德清等地连续开出了8个土蜂蜜销售连锁店,线上线下销售一日比一日红火。此外,他还成立了“甜蜜农场”、 建起甜蜜园体验园,带动周边山里群众规模养蜂,如今,仅西畈乡土蜂养殖就达3500余桶,每年产值超600万元,为蜂农带来丰厚的回报。

张根土的成功并非个例,得益于精准农业课程培训,遂昌当地涌现了一批农村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一大批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农民带头人,有力地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据了解,遂昌建立了以县级、区域中心和乡镇成技校,以及村社民学校为平台的“四级网络”,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全覆盖,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重点打造生态精品农业培训课程,迄今已建成茶师傅、农村建筑工匠、脱贫致富带头人等8个省成教品牌,“十三五”期间开展各类实用培训20000余人次。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遂昌打造“天工之城”离不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有素养的天工巧匠。然而,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人才,并不能全靠招引来解决。

遂昌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2019年,遂昌县推出“人才新政22条”,中职毕业生首次纳入人才序列予以奖补,就业入职和日常生活都能享受补贴,中职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遂昌职业中专立足全县打造“天工之城”的实际,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做精做实旅游、电商、汽修、电工等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强化产教融合工作,不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以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

此外,学校通过与优质企业结对,采取聘请优秀技能大师来校上课、教授教师和学生,以及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习等形式,搭建起产教融合的桥梁,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2020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和本地就业率超过85%,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遂昌职业中专在2003年就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为近年遂昌县电子商务的规模化集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2016年6月,由遂昌县政府谋划出资的“遂昌县农村电子商务学院”在该校挂牌成立,学院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如今,遂昌县职业中专拥有电子商务专业等3个省级示范专业,还跻身成为全国电商行指委农村电商领域组成员,不仅树立了中职创新的典范,也成为了培养地方经济专业人才的摇篮。

文 谢佳俊 周如青 叶艳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