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曾做过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当父母越沉迷于手机而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他们的孩子就越容易变得多动、脾气暴躁,还很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备受挫折。
对于科技是如何影响亲子关系的,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儿科医师詹妮·罗德斯基进行了研究。她在《儿科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
越来越多的父母出现了“科技干扰”的情况,就是说,手机这类科技设备干扰了他们的社会互动行为;父母被科技“干扰”得越严重,孩子就越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虽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父母将科技作为逃避照顾子女责任的一种方式,对子女疏于管理,因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要么就是沉迷于手机的父母更容易生出表现不好的孩子。
如果因为“忙”,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沟通的障碍,让你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值得吗?
其实,我只要我们在使用手机时更加注意、更加自律,尤其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放下手机,细心聆听孩子的需求,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以下三大策略供您参考
策略1:陪伴孩子,用合理安排替代手机使用
制定时间分配的计划,合理安排好下班回到家后的时间,用丰富有意义的活动来替代手机,把目光从手机屏幕转移到家庭生活。
从“必须要做的事、想做的事情、应该要做的事”三方面安排家庭生活作息表。
策略2:激励孩子,用共同兴趣和谐亲子关系
从充实家庭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放在手机上,父母多陪孩子做户外运动,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爬山等,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策略3:约法三章,用共同的约定建构家庭手机规则
首先要清晰地指出家庭成员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孩子求助的时候,父母立刻要放下手机回应孩子;在家时间,一天触碰手机不超过1个小时。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如就餐时,尽量避免不看手机;外出活动时,不带手机充电器等。无论何时,家长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真正实现爱的教育。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能看到。让孩子成为家庭用手机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如果父母和孩子任何一方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