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没有‘‘出身歧视’’的问题,还得辩证来看待。
出身歧视在考研中往往是集中在复试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学校档次上,学历一般有应届本科、已毕业本科和专科毕业二年的孩子这三种,其中专科学历的孩子压力山大,学校档次一般是说这孩子是985还是211,是双一流大学还是专业属于双一流学科,复试组的老师一般对本专业的大部分学校排名或是个什么情况心里是有一定认知度的,学校是四非,不论区域还是行业知名度都没有,就是普普通通的二本,或者是三本独立学院,或者就是专科高职,当被名校或科研院所通知复试时,这些可爱孩子心里的包袱确实是蛮重的,但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看到各个研招单位都会有一套复试方案的,一般包括英语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有些学科还会加一下实验技能考查,英语测试或者听力或者口语或者翻译,测试时又没有在你脸上写上毕业学校,不是名校就给你打低分,所以认为出身歧视真的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了,专业笔试和实验技能考查也是这样,所以每个孩子尽管精心准备好好发挥就可以了。难道就没有‘‘出身歧视’’了吗?大家的疑问出就出在了综合面试上,给四非三本专科高职毕业生打的分低真的就是‘‘出身歧视’’吗?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研究生招生不是大众化的教育,是精英化的选拔和培养,研招单位和导师都希望通过国家初试和学校学院以及自己或者团队的精心复试设计招到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无外乎包括品德端正、身体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实、有专业视野、有科研兴趣潜质能力等等这些看得见、能评价的要素。这些要素当然会与一个参加复试的孩子的努力程度和求学环境以及综合素养和临场展示度有关。但我认为努力程度和求学环境更重要,这是基础和内涵,因为综合素养和临场展示度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一些指导和锻炼来提质。努力程度用高一般低来划分,求学环境用优一般不良来描述,一共会有9个组合,也就会有在综合面试中出现9类不同的学术专业内涵和能力。所以我们就会常常面对公示名单仅仅从生源学校上议论到,985的就是不一样,全录了,211的也不错,基本上也录了,什么什么的学校,留了6个刷了3个,那个那个的学校,留了3个刷了5个,如果有幸听到了对面试孩子综合素养和临场展示度的评价,我们又会发出这样的惊讶或感叹,唉,那个初试第几的被刷的可真可惜!看看人家那个最后几名反超逆袭的表现,能力不错!
所以,谈到这里,关于‘‘出身歧视’’的话题大家应该有所清楚了吧。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还是这两个理念,一是‘’考研学校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二是‘’一次复试成功才是最优的‘’,因为你要防止在调剂中这两种情形的出现:一是你压根就进不了调剂圈,它要的是985211中科院大学或者双一流学科的,这个是你应该懂得的;二是你通过调剂生身份参加复试了,初复试最后综合成绩要排在第一志愿孩子后面,即学校的保护第一志愿政策,这个是你应该注意的。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