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带着孩子早早就参与到教育竞争中,进而使得教育日渐内卷。
一方面是大环境如此,另一方面是受到某些制造焦虑的人或者机构影响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就被动入场了。
其实作为过来人,我倒真的不太担心那些还没做好准备就入场的人,甚至你是盲目跟风入场我都不太担心。
因为只要你本身是理性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即便开局的时候有点懵、有点糊涂但你也一样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怕就怕你都没去做甚至连多想想都懒得想就得出了那些诸如不行、没用等等非常消极的结论。
过于消极的结论之所以容易得出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我们考虑得有多缜密、专业性有多强,其实多数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对更积极的思考不够——因为一个积极的结论往往是需要很多条件做支撑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非常繁琐的。但一个消极的结论往往只需要一个条件就足够了,甚至这个条件都不需要我们做太多的思考,哪怕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主观想象一下就足够了……
我之所以说这番话是因为遇到了一位孩子今年会上小学的家长。
这位家长一番话下来我相信如果放在网上绝对会引起很多人的点赞——他给孩子的教育模式完全符合下散养、给孩子快乐童年的理念。
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网络上聊学习的时候,那些谈论如何努力的往往会被各种打击、挖苦,反而是那些动不动就谈不管、不逼、接受孩子、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等等的更容易被点赞支持。
原本这也没什么,但偏偏问题出在了人们在网络上会给这样的言论、观点点赞,但在生活中却极少会有人如此这般去做,甚至包括那些这么说的人也不会这样做……
在谈到给孩子上小学做了哪些准备的时候,别人说的是从择校到学习上、自理能力、规矩理念等做了哪些准备,尤其是在一些文化课学习上做了哪些准备的话题是大家讨论最多的。
但是这位家长畅谈了一番自己的教育理念之后却让很多人觉得“不适”。
我简单总结一下他谈论内容的几个重点:
1、教育抢跑是拔苗助长,对孩子未来学习的危害影响非常大;
2、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过早开始学习无疑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他们认为幼儿园去小学化是非常正确的,并且他们也早就准备好了零基础上学;
4、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多玩,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要太看重成绩,并且表示第一他不会羡慕任何好成绩,第二即便是自己孩子成绩不好他们也不会责怪孩子,而是会告诉孩子成绩不重要……
5、不能被机构蒙蔽了,机构都是骗钱的,剧场效应、教育内卷等等坑了家长害了孩子;
6、花那么多时间放在学习上不如多培养孩子几个兴趣爱好。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一些谈论当下教育问题的观点我这里就不说了。
除了第六点可能会有人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之外,其他几点我相信拿出拿任何一句来都都不会有人反对吧?说得很对不是吗?
我也认为以上说法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些话应该是指导、完善我们去做事情的,而不应该成为阻止我们去做事情。
就以幼儿园去小学化来说好了,这是没问题的,但是你要搞清楚的是这个“去小学化”到底去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去。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有些幼儿园会直接拿来小学的课程内容教孩子们学,并且像对小学生一样布置作业、检查作业以及进行其他小学化的管理。
去小学化是为了让大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加理性,而不要片面追求进度。
但真的不是说这是为了不让你孩子学东西尤其是学习跟文化课有关系的东西。
这位家长其实是从一个极端(他所批判的)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作为过来人,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这位家长说的这些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重来一次,我更加相信的是绝大多数说有道理的人依旧不会因为这几句话说的对就不去做那些事情了,尤其是不会让孩子去提前学一些东西了,或者干脆说就是不会直接放弃“幼小衔接”坐等零基础入学。
恰恰相反的是,更多的人反而会因为更能体会上面那些话的真实意义,反而会给孩子做一些比如学习等方面安排。
而且我也非常可以肯定的,再过上几年,这位家长肯定会大概率地尝试去改变他的现有想法。
因为我们无论如何努力,改变的只会是我们自己对待教育、成绩、能力等等观点和评价,尽管我们能够一定程度去影响孩子,但是孩子自身以及来自环境的诸多影响是我们不可能给予彻底隔绝的。
而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当“成绩”等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时,那个时候其实再一次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反而会是这样的家长……
例如有很多家长总是会说自己从来不看重孩子的成绩好坏,尤其是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根本不担心,也不会责怪孩子还会如何去引导、安慰等等。这都没问题,但是家长必须要搞清楚的是,我们能做的仅仅只是在一个范围内让孩子尽可能减少因成绩不好而带来的诸多影响。但是想要彻底隔绝因为成绩不好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根本不可能的。
即便是学校已经不准公布成绩排名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也会知道谁学的好谁学的不好,包括老师在内,孩子们多少都会受到成绩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除了在学校,在生活中这个问题也总是难以绝对避免的。所以家长引导终究只能是解决部分问题。
引导、建设好孩子面对成绩的良好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根本性解决问题仅靠心态是绝对不够的。
幼小衔接、小升初、初中升高中,在这些关键的转折期,作为家长不要太自私了——真的不要以为那些管孩子学习的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其实不管还到处宣扬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呢?
要知道,我们动动嘴就行了,我们改变个态度就行了的事情却是孩子们需要每天都要去面对、经历的事情。
客观事实就是如果孩子幼升小真的是纯零基础,那么这个孩子上学之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非常辛苦的,而作为父母,除了大谈自己的教育理念之外,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过渡好这个时期呢?
那些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大谈“素质教育”等理念的父母,等到了孩子高年级之后各种焦虑、吐苦水的父母我这些年来见过太多了。
时机一旦错过了,后面真的需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去解决同样的问题,而效果往往还不好……
都是批判教育抢跑,实际是并不是为了阻止大家“跑”,而是希望父母能够理性对待,这才是核心的问题。
比如我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都是“识字”,你拿着小学课本教孩子识字和在日常通过亲子阅读、通过随处可见的字词句让孩子认读等,都能达成“识字”的目的。
但前者会被批判,前者会被很多人认为是教育抢跑、是幼儿园小学化。但后者呢?其实后者的识字量往往反而更大,同时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也会有很有益的提升意义,但几乎不会有人这是在教育抢跑吧?
同理,其他学习也是如此道理。
作为父母,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一定要有,如此才会达成真正的理性,而不是过于片面、偏激、自以为是的理性。
而最重要的是,这样才是对孩子的更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