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个新闻引起了上海家长们的广泛讨论,因为孩子在学校打闹,两位家长约出来打架,输了的进了医院,赢了的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不久前也有相似的新闻,一家长因自家孩子积木被抢,掌掴并持续推搡他人的小孩,该男子也因殴打他人被拘留了。
这些年来,类似的事件持续不断地发生,事情经过往往都一样,孩子在学校里产生了冲突,家长为了维护孩子,举起了拳头。
这类事件背后,都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参与孩子的争执。
家长不仅仅是语言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些语言和行为在转化时,传递出的信息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而当孩子在学校产生争执时,家长采用暴力手段,表面上在解决问题,帮孩子出气,实际上也向孩子传递三个信息:
你没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暴力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第一点,当你亲自出手时,是在告诉孩子说——他没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你得衡量一下,你的孩子是会奋起直追说“我一定有自己的能力”,还是就这样告诉自己“你就是没有能力”。
第二点,当你没有做出表率,告诉孩子怎么去解决问题,反而拿暴力去解决问题。你需要考虑,孩子是不是会有样学样,并且就认定了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第三点,当你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后出现了糟糕的事情,比如受伤或者被抓走。孩子可能会认为,人生就是这么糟糕,明明自己也被欺负了,结果还遭受了惩罚,这个世界是不是公平。
而当第三种想法产生的时候,孩子的三观也将开始崩裂。
但为什么还是一直有家长会在不断犯错,其实你会发现,很多家长在只看见了事情本身的解决,而并没有看见解决方式给孩子的影响。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你的孩子年纪还小,穿衣服很慢时,你会怎么做,是帮他穿还是放任不管?
从效率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肯定是选择帮他穿,因为帮孩子穿衣服不费事,把他放一边自己穿这么久还不一定穿得好。
然而当你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孩子也会发现,既然爸爸妈妈穿得又快又好,自己穿得慢,那还不如就交给爸爸妈妈。
长此以往,孩子在穿衣服就会依赖父母。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
受到张国立溺爱的张默,因吸毒获刑,出狱后又被曝出家暴
如果孩子这些琐碎、简单,自己勉强能胜任的事情都被家长代替了,孩子就会产生"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的信息,甚至可能丧失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你会发现在家庭的发展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里,父母怎么去解释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这在我们学术中也叫做“解释风格”。
显然我们多数的家长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并想给孩子传递正面信息的。
回到文章开头,当孩子遇到争执,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其实也想给孩子传递三种信息。
你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从家长的角度讲,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自己解决未来的各式问题,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可能会吃亏,比如被无端欺负了。
家长这个时候就忍不住出手了,但我还是提倡家长们要等一等,给孩子成长和探索的空间。
古人其实有说过“吃亏是福”,不代表的是吃亏是好事,而是我们通过吃亏这件事,也得到了成长。
有了这个经历后我们才知道,有些东西是其实没有争执的价值,是可以让渡掉的。
当孩子真的遇到无法忍受的事情时,他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比如逃跑,沟通,寻求他人的帮助。
暴力是不对的
我自己也是对暴力零容忍的,尽管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粗暴,但当你习惯了用拳头说话,永远会遇到更硬的拳头,迟早会伤得更厉害。
但光跟孩子说是没有用的, 家长们得用行动向孩子做出示范。比如我们家就会把暴力列为底线问题,无论是我和先生,还是孩子,都不能做出暴力行为。
即使是正当防卫,也需要反复考虑,因为当你采用了不恰当的防卫方式,可能让你处于更危险的情况中。
如果你家孩子本身有暴力倾向了,那你一定要和他沟通,说为什么你首先动手打人了,抓住先动手这个事情,继续跟他聊下去。
你也可以寻求帮助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仅仅依靠自己,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当孩子开始向家长寻求帮助时,我们就要考虑,怎么在其中起到正义和积极的作用。
我在其中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跟我的儿子沟通。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他被伤害的程度。在他的叙述中,我发现他没有被欺凌,主要是因为打人的孩子手很重,没有边界意识,容易冒犯别人。最后,我就问他,希望我来怎么做。
第二件事,实施他的解决方案。因为他觉得打人的孩子需要道歉,他也要告诉那个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于是让我和老师说一声。跟孩子聊好之后,我就和老师沟通了。同时我也让老师别调作为,因为这种冲突也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在这件事中,我也会对我家孩子做得对的地方给予肯定,比如他被欺负的时候做出了厌恶的反应,要求的是道歉而不是以牙还牙。
你会发现,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他就会有意愿继续做下去,这比要求他怎么做容易得多。
我常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天使,那么你首先要创造一个天堂。而家长们的言传身教,都在构建这个适合孩子生长的天堂。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