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注我比较久的人都知道,我一向不喜欢区分通乳师、催乳师、母乳指导和泌乳顾问这几种职业之间的不同,我习惯把她们统称为“母乳喂养支持者”。
但是,随着自己对母乳喂养知识更深入地学习,我渐渐发现,支持母乳喂养不仅仅是支持者和母乳妈妈之间的事,更多的是支持者、妈妈、孩子甚至家庭之间的事情,对母乳喂养支持服务的核心——“增进母婴链接,为母亲赋能”的理念也更加赞同。
因此,在我坐门诊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梁医生:你产后多久了,剖宫产还是顺产?
宝妈:剖宫产后24天了。
梁医生:是哪边乳房痛,痛了几天了?
宝妈:1个星期前我发现左边乳房有个包块,自己在家连揉带按折腾了两天,没疏通过来,就找催乳师按摩,连着按了3天,也没按通,反而越来越大,我觉得不对劲,就过来看了。
梁医生:那有没有出现发热的症状?
宝妈:第1天有过发烧,38.5℃,第二天就正常了,后来也没烧过,也就没怎么在意。
梁医生:你请的催乳师有没有看你家孩子?
宝妈(回忆了几秒):有吧,她来我家上门的,看到过我的孩子。
梁医生: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她到你家后是只看了你的乳房情况,还是也看了孩子的吃奶情况。
宝妈:她只看了我的乳房情况,摸到那个肿块就说我堵奶,需要通乳,通了2个小时,把我痛的要死,也没弄通,只是感觉稍微小了点。但她走了不久又胀起来了。她说我这个有点久了,一次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建议我连着通几天看看。
梁医生(叹了一口气,并问了一个问过大多数通乳后宝妈的问题):你觉得你的乳房是给谁用的?
宝妈(微微一愣,十分惊讶):当然是给宝宝的用的啊?!
梁医生:既然是给宝宝用的,那么出现问题后,催乳师只是单纯看乳房,而不看看乳房的使用情况,治标不治本,有啥意义呢?你请的催乳师以后不要找她了。
以后如果要找,建议你找这种人:上门后会首先了解你目前的问题,然后对你的哺乳情况做详细的评估,比如你的生产方式、宝宝是否足月、产后如何哺乳的、是否纯母乳、宝宝生长发育情况等等,并且希望观察一次你哺乳的过程,帮你找出喂养当中的不合理的地方,给出调整建议。
详细评估后,再检查你的乳房情况,指导你如何正确哺乳。即使需要协助你手挤奶,也会动作轻柔,而不是暴力,让你感觉痛的要死,更重要的是她会教你如何自己操作。
宝妈:有这样的人吗?我怎么觉得我身边的朋友请的,和我自己请的都是一样的人呢?只看乳房,只做乳房护理,并且建议我们办套餐。我有个朋友哺乳期间请催乳师花了1万多,好吓人。
梁医生:你说的情况的确真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
目前这个市场上的从业人员很复杂,学历、能力、教育背景相差很大,但随着这个市场越来越大,国家对她们也会越来越重视,行业就会逐渐规范起来。
但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标准化,就像医生一样,同样是通过医学院校培养并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看病手术的能力也都不一样。
资格证书只是一个入行的门槛,后面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才是一个人能力培养的关键。
我见过二三十岁的年轻高学历女性转行从事母乳喂养工作,我也见过四五十岁的女性选择自费学习新的母乳喂养知识,甚至见过一些母婴机构的男领导为了更好的理解行业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你在选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宝妈:原来这里面这么多门道,我以前还真没了解过,以后我还真的要好好甄别一下。那梁医生,我现在这种情况怎么办?
梁医生:乳房肿块伴疼痛已超过48小时,而且在逐渐加重,考虑化脓的可能性很大,建议你先做乳腺彩超,如果发现异常,我会在超声引导下对着问题部位诊断性穿刺的,抽出来看看是脓是奶。
宝妈:好的,谢谢梁医生,那我先去做个彩超。
彩超和穿刺的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最终经过治疗,宝妈痊愈,并延续了母乳喂养。
看着这里,有人会说,你这纯粹是编的,上门诊哪有时间和病人说这么多和看病无关的话。
有人会说,你这是在恶意抹黑“催乳师”这个行业,居心叵测。
有人会说,这个行业乱的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都不知道信谁的。
我想说,这样的对话其实是我上门诊的常态。对于哺乳期就诊的患者,只要是她有请母乳喂养支持者处理过问题的经历,我都会这么问,帮助她们甄别所请的人是否靠谱,是否遵循“增进母婴链接,为母亲赋能”的职业理念。
因为我不想患者自身的能力被弱化,更不希望她们掉入一个坑里不停地砸钱,更希望能有更多有经验的、专业的、靠谱的母乳喂养支持者和乳腺科医生一起,做好母乳妈妈的守护者。
毕竟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守护宝妈和孩子的健康。
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欢迎转发此文,感谢你的转发支持,让更多人的人认识到有这么一群有理想、有追求、不断学习的母乳喂养支持者,在守护宝妈们的哺乳期健康,帮助她们感知“增进母婴链接,为母亲赋能”这一理念的深刻含义,让更多的女性自愿选择母乳喂养。
特别声明:以上言论中的“催乳师”是指尚未更新职业理念的母乳喂养支持者,别无它意,如果引起不适,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