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赣闽粤三省建立了中央苏区,并在这里继续建设革命力量。
中央苏区在当时频频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袭击,虽然在红军战士的努力下苏区得以保全,但是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中共中央依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革命先烈明白想要建立新中国必须要有更多有知识有抱负的人才,他们安排教育专家徐特立等人专门负责中央苏区的教育工作。
徐特立等人针对中央苏区的条件,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在中央苏区建立了大量小学,还积极开展成人扫盲工作,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央苏区基础教育的建设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中央苏区,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大多数适龄儿童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加强中央苏区的基础教育,中共中央在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发展苏区教育的指导思想。
决定在中央人民委员会内设立教育人民委员部,瞿秋白被任命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徐特立则是副教育人员委员。
由于当时瞿秋白身体抱恙,并不能到任,因此徐特立成为了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主要负责人。
针对当时的教育情况,徐特立制定了几个发展重点,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基础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消灭文盲。
当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学校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教师和教材的缺乏却让教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为了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徐特立在1931年3月便在瑞金开设了师资训练班,训练班中的第一批学员大都是之前旧式小学中的教师,共有200余人。
在这个培训班中,他们要集中学习包括政治、数学、理化在内的多个学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徐特立将这些学员集中到一个大教室中,自己亲自为他们授课。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这批学员成功毕业,成为了中央苏区教育建设的骨干力量。
徐特立还从这批学员中挑选了九位担任巡视员,将他们分配到瑞金的九个区,让他们负责列宁小学的筹建工作。其他学员则成为了这些小学中的教师。
这种集中性的培训一共开展了两期,培养了六百余名优秀的教育人才。
之后中共中央在瑞金城北开办了列宁师范学校,这使得教师培训课程更加正规。徐特立出任该学校的首任校长,并且亲自为学员们编写教材。
之后徐特立又开设了高等列宁师范学校,并在宁都、兴国开办了江西省第一、第二列宁师范学校,这让教师队伍迅速扩大,满足了中央苏区的教师需求。
在有了足够的教师之后,徐特立又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教材的编写之上,他不但挑选了一些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知识,还根据当时中央苏区的情况,在教材中加入了宣传革命思想的内容。
他编写的《共产儿童读本》受到了各地学生的好评,这让中央苏区的基础教育事业逐渐走上正轨。
他对于学校的日常运行也是十分关注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听课方式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他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得打骂学生,而学生也要保持肃静、认真听讲,这些要求让苏区学校的学习氛围得到提升,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到1934年的时候,在中央苏区已经开设了超过三千所列宁小学,共有教员2535人,小学生在读人数则有接近九万人。
这一入学比例以及学校数量远远超过了国民党统治区,当年《红色中华》是这样评论这一结果的:
最值得夸耀的是我们的教育,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比地主资产阶级的教育优胜。
除了列宁小学之外,在中央苏区也建立了不少中学,但是由于教师培训要求更高,因此其数量略少于列宁小学。
二、扫盲运动的开展
除了对学龄儿童进行教育之外,徐特立还特别指出对中央苏区成年人进行扫盲的必要性。
因为这些群众是中央苏区开展建设的实际承担者,如果他们不能识字认字的话,中央政府的部分政策推行将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为了推行扫盲运动,徐特立在1931年编写出了《成人识字课本》,在其中多是平日中会用到的字词,虽然这个课本的内容不比小学课本扎实,但是在实用性上却是更胜一筹。
除此之外,徐特立还编写了《工农兵三字经》等拓展读物,这不但可以深化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起到了普及革命思想,宣传马列主义的作用,在扫盲运动中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成年人和小学生不同,他们并不会有专门的学习时间,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部分人可能就会放松学习。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徐特立特地制定了扫盲的小组编制,并鼓励小组内进行读写比赛,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推进扫盲进程。他在提到这种方法的时候说:
参加生产的和参加革命工作的都应当利用闲空的时间读书,识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同吃饭的,同睡觉的,同工作的人,从二人到五人,编成一小组,把所有识字的人,和不识字的人配合,用所有识字的,教所有不识字的。
除了认字小组之外,徐特立还在苏区各地开办了夜校、半日学校、业余补习班和俱乐部,鼓励百姓在这些地方进行学习。
为了有效推行这些制度,徐特立还多次前往兴国等地,亲自指导部分干部扫盲的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后来也传播到了苏区各地,对于扫盲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到1932年11月的时候,在中央苏区境内共有夜校接近3300所,识字小组近两万个,俱乐部712个,共有14万人参与到扫盲识字运动之中,这让苏区的文盲率大幅下降。
随着扫盲运动的开展,之前在中共中央设立的识字委员会,已经无法满足政治需要了。
因此在1933年冬天,这一组织被从乡到中央的各级消灭文盲协会所取代,这让扫盲运动有了更加细化的统筹安排,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于干部和红军的教育工作
在中央苏区开展基础教育建设和扫盲运动的同时,中共中央也十分重视对于各级干部的教育。
当时随着蒋介石反动派政府的不断施压,中央苏区的建设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提升干部的心理素质,中共中央在瑞金沙洲坝创办了苏维埃大学,毛泽东出任校长,沙可夫为副校长。
这座学校的主要职责为帮助中共中央培养新干部,其第一期学员就有1500人,他们在毕业之后进入了土地、财政、教育、劳动等多个部门,后面成长为革命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之后中央苏区还创办了中央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专门负责对于干部的提升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干部的同时,中共中央还十分注重对于红军战士的教育工作。
红军战士在参加扫盲运动的同时,还要在新建设的红军第一、第二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干部学校等专业军事学校中进修军事技能。
这让红军指战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增强了红军战士的战斗力,为之后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和其国家的教育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在中央苏区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共中央在发展生产建设的同时,便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共产党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民族情怀。
在徐特立等人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在苏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建立了大量的列宁小学为学龄儿童提供入学机会。
他们不但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师,还编写了顺应时局的教材,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
对于中央苏区成年群众的教育问题,中共中央也十分上心。
他们在苏区各地开展扫盲运动,通过建立识字小组来督促他们学习,开办夜校俱乐部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受教育场所,这让当地的是识字率大幅提升,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而且当时党中央也没有放松对于党组织内部成员的教育工作,第一所中央党校的开办让各级干部都能够受到最及时的理论教育,这坚定了他们的革命意志,是党组织能够持续与国民党斗争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