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以前。虽然数学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人类真正重视数学还是在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的时候,诺贝尔将自己的遗产设立了五类奖项,但却没有数学。
还是1936年,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才要求设立了数学界国际性奖项,“菲尔兹奖”也成为了数学界最高奖项之一,被誉为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但是菲尔兹奖远比诺贝尔奖更加难得,从1936年到2018年,全世界也就60位数学家获得过菲尔兹奖。
其中1982年的菲尔兹奖得主就是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时隔24年,另一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才于2006年获得该奖项。上世纪70年代,丘成桐就陆续解决了“沃尔夫猜想”、“正质量猜测”等世界性数学领域的难题。
而除了菲尔兹奖外,丘成桐还获得了克拉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等众多国际数学大奖,全世界范围内包揽了这些奖项的数学家也只有丘成桐和比利时人德利涅。除了攻克数学界的难题之外,丘成桐还在物理学方面有深刻的研究。
丘成桐与霍金有过交流,并且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理论,以及“卡拉比猜想”。因此,丘成桐还在2018年获得了物理学领域“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以表彰他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不过,尽管在国外数学一直是一门受人追捧的学科,但是在中国给国内却一直还是冷门。虽然在中国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但是高等数学领域却一直难出人才,而且国人们对数学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丘成桐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数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数学研究中心都他一手创建起来的。本来中国从来没有举办过数学相关的国际会议,还是在丘成桐先生的号召下,才有了国际数学讲座。
也是因此,国内的数学学者们才开始有了走向国际的思想。2016年,丘成桐先生受邀参加了《开讲啦》节目,一名叫陈昕媛的小女孩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图)。只见丘成桐看了这个问题后笑了笑说:“我也没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不太懂加减乘除啦。”
主持人撒贝宁开玩笑地将这道题命名为“陈昕媛猜想”,引得众场哈哈大笑。网友们纷纷笑称丘成桐居然被民间“网红数学题”给“难倒”了,的确这类题在网络上还有不少版本,但却顶多只能算是混淆视听的脑筋急转弯,甚至不能叫是数学题。
真正的数学领域远比那最基础的四个符号要浩瀚广阔,而中国人却还一直误认为数学没有前途,创造不了经济价值。殊不知只是国内对数学的认识一直在停步不前,家长们认为数学只是一堆数字,进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而年轻人又因为把时间浪费在追名逐利之上,也很难有学生有热情和精力去钻研高深的难题。丘成桐也更是希望年轻人们能打开眼界,看看这个数学界浩瀚的宇宙,而不是满足于用数字来玩“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