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重看了经典电影《黑天鹅》,第一次看的时候刚上中学,只觉得惊悚、恐怖、压抑,多年以后再看,却不由得被主人公妮娜跟她妈妈艾丽卡的关系吸引。
妮娜是个芭蕾舞演员,梦想着能够出演在《天鹅湖》中的天鹅皇后。尽管她的技术精湛,这个角色一开始却差点跟她失之交臂。原因是借总监托马斯之口表达的:“四年间每一次跳舞,你都力求精准,却从未有真情流露。”
确实,妮娜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小白兔一般的谨慎和躲闪,脸上很少有表情和情绪的痕迹,舞蹈时更是连指尖都紧绷,努力做到动作的完美。
这样的舞姿看起来完美,但却总是感觉少了点味道。就像一张妆容精致但缺少生气的脸。
实际上,妮娜并非没有野性的那一面。在被总监突如其来地吻上时,妮娜咬了总监,恰是在这一咬中,总监看到了妮娜禁欲的表象下隐藏的生命力和野性,让她得到了这个角色。
电影《黑天鹅》海报
01.
为什么看似完美的妮娜,
总是给人一种缺少生命力的感觉?
从她跟妈妈的互动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影片的开始,她们关系看起来十分亲近。妈妈称呼妮娜为宝贝女儿,每天叫她起床、为她穿衣服,关心她的工作,给她加油打气。在妮娜落选时,妈妈贴心地安慰她,不管饰演什么角色,都掩盖不了她的光芒,并准备好音乐盒哄她入睡。妮娜得到角色时,也是第一时间就哭着打电话给妈妈分享喜悦,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为了庆祝妮娜得到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妈妈带了一个很大的奶油蛋糕回家。为了保持身材,妮娜拒绝了母亲给她切的蛋糕。没想到,这却激怒了妈妈,要将整个蛋糕丢进垃圾桶。最后还是妮娜道歉、妥协,并吃了一口蛋糕,才换得妈妈重新开心起来。
到这里,妈妈超强的控制欲似乎开始显露端倪。
后来,妈妈不让妮娜挠背上长的疹子、强行剥去她的衣服、剪掉她的指甲、随意进出妮娜的房间、不让妮娜的朋友(莉莉)进家门、不让妮娜在外面待得太晚。前面被忽视的细节也显现出来:妮娜的房间全都被妈妈布置成少女的粉色,当妮娜回家晚了一些时,妈妈便直接给她的同事去了电话。
妮娜已经是一个28岁的成年女性,她的妈妈却仍将她当成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女孩。
在妈妈全方位的“照料”下,她不需要有朋友,不需要思考太多,更不需要有欲望。连妮娜的芭蕾梦想,也不过是妈妈控制下的产物——她一次又一次地送妮娜去学芭蕾,最终让妮娜喜欢上了它。而让妮娜学芭蕾,也是因为妈妈曾经是一个芭蕾舞演员,她将自己舞蹈生涯的结束归咎于妮娜,并将自己未完成的期望寄托在了妮娜的身上。
妮娜看起来只是一个被保护得很好的乖乖女,实际上,她是被妈妈亲手打造成了自己的翻版,是妈妈的延伸物,是一个用来满足妈妈需要的工具人。试问一个生来就为他人而活的“工具人”,又何来的生命力呢?
02.
自恋的母亲与忠诚的女儿
而妈妈之所以要这样对待妮娜,原因可能也很简单——她自恋。
这种自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对自身的欣赏和肯定,而是一种相对“病态”的自恋。
美国家庭治疗学家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母亲的羁绊》一书中指出:
自恋的母亲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关心别人,她们没有边界意识,会粗暴地干涉女儿的生活,将自己的女儿视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他者。
妮娜的妈妈就是这样自恋的母亲,她的房间里摆满了她的自画像。
依恋理论认为,当妈妈能够敏感地关注孩子、提供高质量的照料时,孩子能形成安全的依恋,知道自己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从而也更敢于去探索,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
而自恋的母亲只关注自己,没有办法提供给孩子足够好的关注和回应,孩子被关注和被看到的需求就无法被满足,甚至孩子还需要压抑自己来照顾妈妈,从而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然而可怕的是,这种“关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见”,而只是妈妈自己得到了足够的满足后给女儿的反馈。
从妮娜马上妥协、讨好妈妈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妮娜的妈妈需要妮娜来照顾自己的情绪,而妮娜为了让妈妈快乐习惯性地压抑了自己。她是妈妈忠诚的女儿,一旦表现出一点点自我意识,无论是反抗妈妈的安排、还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可能都会被妈妈看作是对自己的背叛。
甚至,妈妈可能并不是真心地希望妮娜能够成为天鹅皇后,否则她怎么会“故意”准备一个大蛋糕呢,曾经也是芭蕾舞演员的她难道不理解控制身材有多重要吗?
自恋的母亲会将女儿的独立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妮娜的妈妈既控制着她,希望她完美,又不希望妮娜能够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且,她似乎也会担心,一旦女儿在其他地方得到快乐和满足,可能就会不再照顾自己。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妮娜,自然没有足够好的成长空间来释放生命力。
03.
走出压抑,重获生命力
像妮娜一样,在跟母亲的相处中,为了满足母亲的需要,很多人选择了压抑真实的自我,那么实现自我的发展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而且,这也会影响亲密关系。妮娜说自己曾经有过男朋友,却都不是很认真的交往,可能也是因为跟妈妈关系的纠缠,让她根本无法跟他人发展关系。这样的女儿,也可能会向外寻找补偿,执着地满足自己未实现的需求,未来成为一个忙于处理自己的感受,难以回应孩子的母亲。
如果妮娜最终真的变成了这样,那么,“自恋问题”在这两代人中就完成了一种循环。就像妮娜的妈妈一样,也许在她小时候,也是一个努力满足她妈妈需要的小女孩。
在影片中,妮娜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如何正确打破这种代际循环,走出生活在“自恋母亲”下的阴影,重获生命力呢?
根据《母爱的羁绊》,如果要走出母亲的阴影,需要完成以下五点:
1、承认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悲伤。
2、接受母亲的缺点,不再执着于改变她。
3、从心理上,逐步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让母亲感受到你的力量、思想,逐步摆脱她对你的控制。
4、和母亲一起,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
5、学会建立自己爱的体系,让这个代际传递终结。
-END-
《母爱的羁绊》
作者 |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Karyl McBride)
译者 | 于玲娜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