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妈说育儿”
孩子被夸赞聪明伶俐,这自然会让父母们觉得很骄傲,不过小孩子的“聪明”却也值得家长们用心引导,否则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
大人总是喜欢拿着成人世界的法则,去衡量孩子的品行,殊不知如果大人的三观有偏差,那这也会妨碍到孩子的天资发展,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孩子们身上的“小聪明”,有些时候反倒为孩子长大后的没出息,埋下了伏笔。
孩子从幼儿园偷拿玩具,奶奶炫耀小孙子“真聪明”,宝妈却很尴尬
亲戚们去乐乐家里做客,“人来疯”的乐乐更是成了大家逗趣的对象,虽然乐乐才4岁,但是小家伙妙语连珠的,十分聪明伶俐。
没多大一会儿,乐乐拿出了自己的“新玩具”向大家展示,乐乐妈妈看后有些纳闷:“我怎么不记得,给他买过这个玩具呢?”
这时候乐乐奶奶流露出了一副“讳莫如深”地表情,扬着头得意地炫耀道:“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孩子自己挣得!”随后,乐乐奶奶兴致勃勃地向大家描述前因后果,原来玩具是乐乐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塞进书包的。
“我孙子就是有心眼,不像别的小孩子不仅不往家拿玩具,还把自己家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去,真是太傻了!我看幼儿园里没有再比我孙子精的了!这孩子有这脑子以后肯定错不了!”乐乐奶奶说得神采飞扬,而乐乐则在一旁开心地等着大家的“表扬”。
得知实情后的乐乐妈妈,尴尬地心想:“孩子偷拿东西,这是在犯错误,这完全是在耍小聪明!”碍于情面,乐乐妈妈不好当众反驳婆婆,但是她也真的怕孩子就此养成坏习惯。
等到亲戚们走了以后,乐乐妈批评了乐乐偷拿东西的行为,奶奶却不乐意了:“孩子这么小,你别动不动地就‘上高度’!小时候不精明点,长大了后他指定得吃亏!”
听到婆婆这样说后,乐乐妈回嘴道:“小时候只会耍小聪明,长大后注定没出息,我宁愿他长大了吃点亏,也不想孩子被‘假聪明’给坑了。”
三种从小“假聪明”的孩子,长大反而没出息,家长却还在沾沾自喜
孩子身上有这些“小聪明”,家长们别沾沾自喜,现在不改将来准没出息。
第一种:“喜欢占小便宜”
孩子偷拿物品的行为诱因有很多,比如说物权意识不清、占有欲强等,而在这其中也有一些孩子单纯地是因为,受到了“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诱因驱动。
不用付出便可以收获,这就很容易让孩子为此“着迷”,大人们觉得这是孩子打小就“精明”,但是这却也会滋生出“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负面心理动机。
第二种:“喜欢对同伴恶作剧”
有的孩子很喜欢在集体生活中捉弄同学,明明制定好的游戏规则,喜欢恶作剧的孩子总是能够弄出一些“幺蛾子”来。
大人们觉得自家孩子能够把同伴玩得团团转,这是孩子更聪明的表现,但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并不受欢迎,在社交发展中,反倒不如内心真诚的孩子受欢迎。
第三种:“护食,不喜欢分享”
当孩子身上有“护食”的表现时,有的父母会觉得这是孩子更聪明的表现,小小年纪就知道“保护”自己的玩具、零食,这说明孩子的脑子更“活络”。
如果孩子已经明白了分享的道理,但是仍然坚持“护食”的话,那这就是孩子自私的表现,显然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自私的性格特质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妨碍。
孩子身上的“假聪明”,考验的是父母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格局
▼好品质培养要比“占便宜”更有价值
一个人身上的好品质不是在一瞬间养成的,它是需要在日常生活逐渐积累形成的,如果孩子身上有行为偏差,那么父母们就要及时纠正。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占便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比那点“蝇头小利”的获得要大的多,如果父母对此拎不清,愿意拿好品质换取蝇头小利的话,那这难免有些得不偿失。
▼“聪明”用对了地方才是“真聪明”
智商高确实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孩子被夸聪明也确实值得父母高兴,但是父母们也需要明白,只有当聪明用到了真正的用处上,这时候才可以发挥价值。父母们不要被孩子身上的“假聪明”迷惑了,真正的聪明并非是只顾自身的利益满足。
▼ 为人父母应该比孩子看得更远
如果父母格局小、目光短浅的话,那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会受到局限,父母们在面对孩子的小聪明时,更加应该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而不是被眼前一时的“优势”所蒙蔽。
孩子小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大多是天性使然,在其不断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家长们如何应对,孩子身上的“假聪明”?好好教育引导是正解
√及时纠正孩子身上的错误认知
如果孩子把占便宜、欺负同伴当成是引以为傲的事时,他们的认知就会存在偏差,父母们一定要及时地纠正,孩子身上的这些错误想法,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把聪明的脑筋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无论是在社交还是与家人的相处中,家长们更加应该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
√父母自身要拥有正确的“三观”
如果父母自身的三观不正的话,那么他们对于孩子的引导,也定然会存在缺陷。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行为偏差时,也应该反思自我,是否是自己的观念错误带给了孩子误导。
√父母们要尽量做好行为示范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更加应该主动审视自身言行,如果父母自身言行有失,这就很容易成为孩子眼中,不良言行的示范,有父母这个反面教材的熏陶,孩子的聪明也只能被用到“歪处”。
家长要尽早地看穿孩子身上的“假聪明”,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和纠正,同时也要反思自身言行上的不足,父母们应该放开教育格局,让孩子不被蝇头小利裹足不前。
今日话题:大家对于孩子身上的“假聪明”是如何看待的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