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接触经过这几年各大权威机构的宣传、爱婴医院的强制执行以及广大科普作者的推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接纳。
但是我发现,有时母乳指导告诉妈妈“多做做肌肤接触”时,有一种像面对生病的人说“多喝点热水”一样苍白无力,虽然原则上没有错,但妈妈并没有任何被支持的感受,甚至尝试和宝宝一起做了肌肤接触也感受不到任何幸福和甜蜜。
有时候母乳指导说这句话时,也完全没有底气,或许只是出于日常工作的既定行为模式,也或许仅仅只是为了安慰咨询妈妈。
换句话说,不仅是母乳妈妈们,有时候母乳指导本身也并不很确定这个肌肤接触到底为了什么而做?
在母乳喂养知识中,肌肤接触可以说是一个喂养问题的万金油。
肌肤接触可以带来比保温箱还多的一箩筐好处,肌肤接触是宝宝回归亲喂的快速通道,也是耳熟能详的“万能公式”。可为什么要做肌肤接触?如何做呢?
首先要理解肌肤接触代表的是什么?
肌肤接触其实是妈妈和宝宝这两个“人”的相互需要,需要“在一起”,是这两个人之间的一种亲密互动。
在孕期时,妈妈就是宝宝的家,子宫就是宝宝的卧室。分娩后,宝宝需要一个像子宫一样熟悉亲密的家,在妈妈这个熟悉的家人带领下,逐渐认识和熟悉子宫外新的世界。
分娩后,宝宝光着身体趴在妈妈身上,贴着妈妈,可以感受到在子宫里时一样的心跳,听到妈妈的声音,闻到妈妈的气味。
妈妈乳房有和羊水一样的气味,宝宝感受到这些熟悉的刺激,会更安心专注地开启自主寻乳吃母乳的第一步。
宝宝从子宫来到了妈妈怀抱里,家依然是妈妈,子宫内外的家无缝切换,对宝宝来说,妈妈就是初来世界的安全港湾。
肌肤相亲,能刺激妈妈爱的荷尔蒙——催产素更好分泌,感受到初为人母的甜蜜和幸福,更愿意频繁哺乳,为照顾宝宝而付出。
宝宝需要贴着妈妈,妈妈也需要贴着宝宝,俩人产后需要贴在一起,一起来逐渐适应子宫外的生活。
正是因为这些本能的母婴相互需要,肌肤接触在喂养咨询中被大量的推荐和广泛的使用,可是,肌肤接触仅是如此吗?
N0!!!
妈妈和宝宝贴在一起的肌肤接触,不是一次两次的趋于表面的行为动作,而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陪伴互动过程。
在一起皮肤贴皮肤的过程,刺激妈妈的本能,有利于持续维持孕期建立的母婴情感链接,产后妈妈能更加敏锐的观察孩子并发现孩子的需求,给予及时充分的回应和满足,顺利开启亲密养育之路。而这也是亲子依恋关系最初的正常互动模式。
小宝宝需要完全依赖外在的、孕期最熟悉的照顾者——妈妈,才能更好存活,他生活在充满了喜悦、又不安的世界中,他受到热切的爱恨情感所掌控,不断的在完整与瓦解的经验中摆荡,有时甚至会对自己的生存感到害怕。
当宝宝的整个身体肌肤与妈妈相贴,被妈妈温柔的臂弯怀抱着,吃着妈妈的乳房,听着妈妈发出的声音,在妈妈的眼睛与心神的温柔关怀中受到安抚,宝宝将体会到被爱的感觉,会感受到“我很重要”。
宝宝从妈妈这里慢慢发展出充满信任的母婴亲密关系,建立安全的母婴依恋。
如果婴儿很少得到这些好的感受,就会被强化一种内在的感觉,觉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感受不被看见,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
举例来说,一个刚刚吃过奶的宝宝,却还是焦躁不安的哭闹,这会让妈妈心烦意乱或者沮丧困惑。妈妈可能会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止哭,不能接受宝宝的情绪。
如果宝宝一哭妈妈就想着用啥办法止哭,无法接纳哭其实也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宝宝的感受经常性被忽略,很可能是因为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情感链接受到了外在的威胁和破坏。
这时候趋于表面的肌肤接触,就只是“为了做(肌肤接触)而做”了,这就很容易误导很多哺乳出现困惑的妈妈,一时心急,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更多追求表面的直接doing(做),而不是being(陪伴)。
这时候宝宝会有一种不被理解的感觉,如果宝宝经常感受不到妈妈能懂得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理解自己,宝宝可能就会拒绝吃妈妈乳房。
问题的背后都是关系。
当妈妈面对一个不愿意吃母乳的宝宝,只是用肌肤接触这个公式套给宝宝,那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宝宝,也没有看到宝宝和妈妈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要看到妈妈和宝宝日常都在一个什么状态里,宝宝的基本需求有没有被看见和及时充分满足,才能真正的运用肌肤接触,也才能带来真实的效果。
比如一个两个月的宝宝拒绝乳房,直接套用肌肤接触的公式,发现宝宝拼命地抗拒,乳头塞进嘴巴不但不吸吮,反而哭的更响亮。
这时候是肌肤接触错了吗?需要给他压舌训练吗?是妈妈的奶量不够吗?不,不看母婴状态直接否定肌肤接触,而上更多“技巧”是不理智的。详细了解下来可能会是,妈妈除了喂奶很少和宝宝在一起,可能是宝宝吃睡都在月嫂/阿姨/奶奶的怀里,可能是宝宝被要求按时喂养,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睡眠训练中。
如果以为直接用“肌肤接触”=“乖乖吃乳房”,只不过是把肌肤接触当成了又一个控制宝宝的工具罢了。而这错的不是肌肤接触,错的是对肌肤接触的理解。
比如一个一岁的宝宝拒绝乳房,分析下来发现因为妈妈生病与宝宝暂时分离,宝宝在妈妈住院期间与妈妈分离,可能会积攒很多的复杂情绪,思念、生气、愤怒等等,同样妈妈也带着思念、愧疚和身体的疲惫等等。
那我们可以直接套用万能公式,“和宝宝做做肌肤接触”吗?当然不是。
一个一岁的宝宝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了,他和妈妈之间的互动不只是肌肤接触,这个时候更应该看到母婴之间的情绪与因此带来的爱与冲突的关系。
那肌肤接触可以用吗?当然可以,可是像小宝宝那样裸着抱着趴着就很难实操了,而亲子共浴就是另一个非常好的适合这个月龄的肌肤接触的形式。
一个哭泣的宝宝,无论是想要喝奶还是想得到注意或者陪伴,都会尽力的表达出来——哭。
即使妈妈不久前才喂过,依然可以在宝宝没大哭但是却想吃的时候尽管喂。如此,不仅满足了宝宝的身体需求,同时也让宝宝在精神上觉得自己得到了解。
如果能持续有这样的以宝宝需求为中心、及时满足的互动,宝宝会对此亲密关系产生信任。
宝宝的这些感受,慢慢建立起来“精神皮肤”包裹自己的内在感情,就像我们皮肤包裹身体各个器官一样,慢慢的宝宝自己会发展出内在的包容能力,而这也对宝宝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理解肌肤接触一定要理解真正的生物本能与母婴关系。
亲密的母婴关系,可以是产后初期宝宝光着身体和妈妈肌肤相亲、想吃妈妈的奶可以随时吃,吃完有妈妈在身边持续陪伴;可以是微微灯光下,妈妈给宝宝洗澡做抚触换衣服换尿片;可以是妈妈抱着宝宝在怀里睡;可以是宝宝大一些了,摔了碰了磕了疼了,妈妈给一个暖暖的拥抱,吃几口neinei;可以是即使一岁了,两岁了,依然可以窝在妈妈怀里吃neinei,和妈妈睡在一起母婴同眠,夜间哺乳,外出窝在妈妈怀里看世界。
每一次哺乳,每一次屎尿屁的照顾,宝宝的日常需求被及时满足,经常感受到被看见,都是亲密的母婴互动。
先理解母婴作为“人”的感受,才能感受每一对真实的母婴所处的当下状态,从而灵活运用它,在真实中生活,在理解中接纳。
看到我们真实的人,不套路不公式,不曲解不诋毁每一个知识。
文章指导修正:马蕾、张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更新于2021年04月23日,经马蕾孕哺育科普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避免公众被错误认知和谣言误导,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判断和处理。个人的哺育问题需要与母乳喂养咨询师讨论或咨询。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