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太多误国,我怎么就选择了文科?

2021年3月26日,央行陈浩等四位经济学博士发布了一篇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在“应对之策”第四点,提出“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该论点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文科受歧视,在我国由来已久。

钱钟书在《围城》里就曾描述:“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看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看不起教育学系,教育系的学生实在没人看不起了,于是就看不起他们的老师……”由此可知,学科歧视,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数量最少、文科教育比重最小的国家。文科、财经、政法这三个科类合起来的学生数比例1949年33.1%,1953年14.9%,到了1957年仅剩8%。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全世界最重视理工科教育的国家。一直到现在,还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

想起了我为什么就选择了文科。

1987年的8月15日。在一所乡村中学的西墙上,贴着几张红榜。上面是一排排的名字。一群半大孩子叽叽喳喳地站在那里,他们在找自己的名字。有一个,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因为排在八七级高一二班名单的前几名。没办法,谁叫他的考试成绩好!而这个名单是按成绩排列的。

这个人就是34年前的傲娇的我。

那是我们第一次相聚于青州市第五中学。看序位排在第五,不算往后吧?你千万别被这个骗了,她的前身就叫桃园中学,因为设在桃园公社。桃园(现东夏镇)离城里近15公里。就是这样一所农村中学。教室和宿舍都是农村常见的砖瓦平房。我们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学校盖起了教学楼。好像四五层吧?不过我印象中只有那排红砖平房。

找到了名字,我们按照上面的指引,找到了自己的宿舍。宿舍里是双层铁架床。在空空的床板上,班主任赵习功老师已经用粉笔写上了名字。我和袁同学的名字相邻,于是我们就共眠了三年。1987年赵老师刚从昌潍师专毕业,初入社会的他很阳光、很英俊,34年了!赵老师把我们当作他的实验田,把全部教学理念、为人之道甚至全部心血放在我们这50多个人身上。我们受赵老师影响很大!到了高二文理分科,我当时理科也不错,因为赵老师带文科班,毅然决然选择了文科,也选择了我的人生和命运!

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最终选择了学习文科并继续跟从赵老师学习,就是赵老师人格魅力吸引!好的老师是人生的精神导师和领袖啊。

高一下半学期,由赵老师指导下的文学刊物《七叶草》开始印刷了。我读知名网友“十年砍柴”的博客,“青春期是文学的年龄,而上世纪80年代亦是文学的时代,大概在高二下学期刚开始,学校里刮起一股文学社团风,这次我算是主要参与其事者”。砍柴兄大我2岁,时间应该基本一致。不过一个是在湖南邵阳,一个是在山东潍坊,文学热是寰球同此凉热。说是文学刊物,不过是借赵老师的便利,用学校的蜡纸和钢板刻印,然后再借赵老师的光,用学校的8开纸(现在A4?)印刷。后来赵老师也怕别的老师有看法(或许已经有了看法),就用会费买了些白纸和蜡纸。这份刊物何时寿终正寝了?现在想不清了。当时我参加过这个文学社,算是积极分子,文学害人啊。今天的我,仍然多愁善感,看书为古人落泪,“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可能就深受那时的遗毒啊。

高中选择了文科,就有大学选择了政法,然后从事法律至今。

昨天,我高中同学群里传来一篇缅怀岳存才先生的文章,岳先生是我在高中母校青州五中读书时的校长。可惜,我入学晚,又不是理科,所以接触不多。

但校园里处处是他的传说。他是物理老师,教学成绩很好。100分的题,他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98、99的高分很常见。有一年高考前,他自己出了两道测试题考学生,没想到竟与当年的高考试卷极其相似,他一下子成了世人眼中能猜中高考题目的高人。1979年,他的学生再次取得99分的高分,班平均分为80多分,班级升学率并也接近90%,全省排名第一。就在这一年,他作为教育界的优秀代表赴北京参加研讨会,并受到了上级的层层表彰。

现在想来,印象中他个子不高,好像特别喜欢喝酒,我从小对喝酒的人就不喜欢,总觉得喝酒误事。

我读书时的青州五中,虽说是青州市三所重点中学之一,有不少好老师,但却因为地处偏远农村,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些年轻教师因为恋爱或者其他原因闹着要调走,招生更要强制划片报考,因此好多学生也都有情绪,少数有关系的同学也转走了。

特别是校长换得勤快,导致学风并不高。

今天,我的母校青州五中不存在了,2014年青州第三、五、六中学合校新建青州三中,于是母校进了城。

不只是高中,我的小学(农村人没有读过幼儿园,当时城里人的幼儿园正确称呼是育红班)先当养鸡场后当养猪场再后来地基卖给村民盖起私家房屋;我的初中现在变成了孙板小学用房;我的高中原来的平房为楼房替代,再后来从乡下进了城;我的大学在长安县有了新校区,好在老校园还在,就网上热传的“宪法已经不顶球,二奶仍然在复仇”那所。

母校于我越来越成为记忆。

想起母校,想了好久:如果当年我选择了理科,我的人生道路会是怎么样。

我没有找到答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