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金让孩子上“好学校”值不值?这个答案,要根据孩子性格判断

我认识这样一位家长,她是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丈夫是一个白领,工资稍微高一些。

夫妻二人有一个儿子,很是看重,尤其是教育方面。

据其所言,从学前班开始,她们夫妻二人便达成一致观念,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而在他们看来,只要钱到位,那就是好的,于是各种"贵族学校"都成为他们的选择对象。

现在孩子已经是小学六年级,下一年就要升入初中,夫妻二人为了给孩子能够顺利进入一个好学校,真的是狠下心砸钱。

光是一个入学费,一年便是8万元,还不算书本饮食等学杂费,统计算下来,孩子在那所学校就读三年就要花费近50万。

因为学校离现住地比较远,所以决定让孩子住校。

当时在讲这件事的时候,孩子也在,我笑着问孩子要去新学校了,开心麽,孩子却是摇了摇头,一脸的委屈:"我不想去,不想住校…"

孩子的母亲听了孩子的回答,也是有些不好意思,拍了一下孩子的肩膀,嗔道:"你小孩懂什么,这是为你好!"

花重金让孩子上"好学校"值不值?这个问题我相信家长们,都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中,或多或少的思考过。

其实,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融入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氛围中,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判断。

一:请不要忽视家庭教育功能

其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那肯定都是——如果有钱,肯定愿意花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水平,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教育"呢?

诚然,一个好的学校在环境方面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更为良性、积极,这不用怀疑。

但我认为,除了金钱的考虑,更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年龄阶段和生理、心理发展情况。

现在社会普遍重视学校教育,却忽略了家庭本身的教育功能,一些家长亦是如此,在其观点中看来,孩子的教育完全依托于学校,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功能。

要知道,在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中,技能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来自家庭教育打下的基础。

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培养,探索世界的态度和方法,都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简而言之,都是家长的责任所在。

即便是已经步入学校接受教育,可来自家庭的教育,还是需要持续进行的。

二:"好学校"不一定适合孩子

是必须要进好学校接受教育,才能成功成才麽?不见得如此。

格力电器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出身农村,在孩子2岁时丈夫离世,36岁从基层做起,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商业天赋,成为了商界女奇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比如大家更熟知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从小爱打架,考了两年中考才上了高中,考了三年高考才上了大学,一个不出彩、连顺利都算不上的求学之路,却因为他对英语的热爱,而不是好学校,开启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好的学校老师的综合素质肯定在同等水平偏高,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家长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的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这个时候直接将其安排在一个"学霸班"里,那么其所面对的学习压力是超乎相信,且难以承受的。

再者,我们也知道,一些"贵族学校"里的孩子家庭条件大多是比较优渥的,而如果自家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经济条件又不是那么的好,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或者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虚荣心理,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也开始追崇高消费,这样势必会给家庭带来消费压力。

所以一个学习地点的选择,也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如何。

三:教育环境的选择

教育环境的选择,不单单是要看楼房建设,也不是钱多就更加安全有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更为重要,这个阶段应侧重在建立孩子对父母的安全依恋,以及良好生活习惯、情绪的培养。

1.幼儿园阶段。

幼儿园的选择以就近原则为主,保证安全、方便。除开距离因素,只要是有政府部门监管的、正规的、教师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园所,都可以考虑。

还有就是家庭教育影响,家长们要多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帮助疏导不良情绪、建立规则……完全胜过上一个明星级幼儿园。

2.小学阶段。

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学校的影响开始增加,但家庭教育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租住或者购买一个学区房,不是很建议让孩子住校,因为这么小就离开家长独自生活,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但是这一阶段,家长就要开始有目的性的帮助孩子进行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少让孩子尝试着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学习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中学阶段。

到了中学阶段,同小学阶段一样,当然是有条件就居住学区房。

但若要上需要寄宿在学校,要观察判断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若孩子极度不适应的还是上家附近的学校为好。

当然了,如果孩子本身自理能力比较强,又愿意住校,那么就可以给予孩子这一尝试机会。但家长仍需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孩子多沟通,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帮助疏解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孩子学校选择问题的看法,也是想要告诉各位家长,教育还是要遵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观念,多站在孩子自身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才能给予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