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儿辣女,肚子尖的是男娃……民间流传的6大生男征兆,真的准吗?

作者: 王梅(北京市回民医院)

下面这些关于生男孩的征兆,你听说过几个?

征兆一:肚子尖的生男孩

“尖男圆女”,通过肚子的形状来判断宝宝性别。

征兆二:爱吃酸的生男孩

“酸男辣女”,通过孕妈妈在孕期的口味偏好来判断宝宝性别。

征兆三:容貌变丑生男孩

如果孕妈妈在妊娠期间外貌变丑了、皮肤变粗糙了、脸上长痘了,则说明肚子里怀的是男孩。

征兆四:胎心强的生男孩

胎心强而有力、宝宝在肚子里活动频繁,可能怀的是男孩。

征兆五:食量大增生男孩

在孕期,如果孕妈妈的食量较怀孕前明显,则说明对能量、蛋白质的需求就高,可能怀的是男孩。

征兆六:早孕反应大生男孩

孕妈妈早孕反应越强烈,越可能怀的是男孩。

......

发现规律、善于总结是个好习惯,但并不等于真的科学可信。

一、生男生女,哪有什么征兆!

每位孕妈妈的孕期反应、肚子形状等,与自身状态有很大关系。

比如早孕反应,是由于孕激素水平上升,导致贲门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出现胃烧灼感,再加上胃肠蠕动减弱,饱腹感增强,消化液分泌减少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

这与孕妈妈肚子里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毫无关系。

其他几个所谓的征兆,更是毫无科学依据,不值一驳。

据统计,约70%~80%的孕妈妈会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约0.3%~1.0%的孕妈妈可发展为妊娠剧吐[1],而生男生女的比例大致保持在 1:1[2],这个该怎么解释呢?

二、 那到底有没有办法,可以判断胎儿性别呢?

当然有啊!

但是,这是被禁止的!

我们国家是明令禁止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别的,如果没有与性别相关的特殊疾病,医院是不能告知家长胎儿性别的。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鉴别方法有三种:

1.超声检查

整个孕期大概要做10次左右的B超检查。

在孕早期,通过B超检查可以查看是否发生宫外孕,宫内有无胚芽或胎心,胎儿有无染色体异常等;

在孕中期,通过B超检查可以查看胎儿有无生长发育畸形,如面部、四肢、大脑、内脏器官、心脏是否正常等;

在孕晚期,通过B超检查可以查看胎儿的生长情况、胎盘的成熟度等。

胎儿在3个月左右就会长出生殖器,因此,在怀孕4个月后就可以通过B超比较准确地看出胎儿性别[3]。

2.羊水穿刺检查

对于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妈,有必要在怀孕16周到20周时做一个羊水穿刺检查,以排除胎儿染色体畸形的可能。

通过该项检查也可以判断胎儿性别。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羊水穿刺检查有导致流产的风险,所以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主动去做。

3.无创DNA检查

是一项临床新技术,与羊水穿刺检查具有同样的目的,都属疾病筛查。

此方法通过染色体检查,也可以精准的判断出胎儿的性别。

Part3 观念变了,生男生女都是宝,孩子健康最重要!

近些年,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重男轻女也仅是极少数现象。更多家庭看重的是宝妈能够顺利生产,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所以,与其琢磨孩子的性别,不如关注宝宝在肚子里的生长情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孕期,孕妈妈要重视自己的一日三餐,保证营养均衡,做到荤素兼备、粗细搭配、少吃多餐、品种多样。

吃得好,不代表要长得胖,孕妈妈还要严格控制自己在孕期的体重增长。

对于孕前BMI在正常范围(18.5-23.9千克/米2)的孕妈妈,整个孕期的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5-16千克之间,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以及最终的分娩[4]。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孕妈妈还要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整个过程让自己保持均匀呼吸,感到微微出汗即可。

在孕期还要适量的减少工作强度,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除此之外,还要配合医生进行定期孕检。

从受精卵结合的那一刻开始,孩子的性别就已经决定,那些有关生男生女的征兆毫无科学依据。

安心养胎,顺利生产,等见到孩子的那一刻,你就知道来到你家的是件“小棉袄”还是一条“小皮裤”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参考文献:

[1] 焦雪静,郭利洁,梁靖等.妊娠剧吐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5.

[2] 姜全保,梅丽,邰秀军.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区间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9,000(002):53-62.

[3] 王延海,蔡爱露,解丽梅.产前超声在11~13孕周胎儿外生殖器检测中的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5):487-490.

[4] 赵胡英,潘石蕾,刘映玲等.孕前超重/肥胖对母儿结局及产程的影响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