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英语教育,是否真的在面向未来?

图片来源:unsplash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关于英语教育的问题。

并不是说要取消英语,关键是如何学习、如何考试、如何评价

今年的两会上,许进委员提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这个提案我基本同意,有的内容不同意。譬如说禁止学生参加外语考试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提案并不是说要取消英语,关键是如何学习、如何考试、如何评价的问题。

关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地位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这几年每年都会被提到,今后还会被提出来,而且大家的意见相差很大。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差呢?因为每个人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来评价的。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重点学校,在高等院校这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许进委员的说法是“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管用,而且成果的应用率低”,实际问题更为严重。因为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过早开设过高要求的英语,成为一个拦路虎。很多学生因此成为失败者而被学校淘汰;即便城市学生,也有很多人因为英语成绩落后而失去上大学和读研的机会,哪怕他在专业领域非常强。譬如当年陈丹青在清华美院招生的经历,一个博士生他画画得非常好,但就是英语成绩没达标,最后不能录取。对于这个学生而言,或者说对于美术教育而言,究竟是美术能力重要,还是英语能力重要呢?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专业人才因为英语不达标而失去了职称评定、出国各种各样的机会。

有一位三本院校的校长告诉我,在他们的学校,学生80%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英语,为了通过英语的四级证书——对于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而言,究竟是职业技能重要还是英语更重要?

英语学习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毕业,尽管很多人都四级、六级达标了,还是不能说、不能听,关键就是没有用——他在工作当中永远接触不到英语。所以英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学科,它学习难度高、花的时间非常多、学完基本不用、效率非常低,所以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是有必要的。

对英语的设置可以更灵活一些,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从全球化、国际化这个现实出发,英语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现在的讨论并不是不教、不学,也不是不考,而是把它从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降低一格,把它作为和理化生、史地政一样不设为高考的主考科目——这个应当是可以想象的吧。

首先从学科的重要性来说,它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没有国语重要,也没有历史重要。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有对外国语这么高度的重视。

其次从高考公平的角度,也有问题。因为三门主科当中两门是语言类,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现在高校外语的小语种招生几乎招不到男生,只能降分录取,但是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性别的要求显然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觉得对英语的设置可以更灵活一些,可以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开放程度,确定英语教学的地位和考试的权重,将英语设为必修或者选修等等。如果不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达到“合格”就可以。

改革英语的地位 ,主要是一个如何考试、如何评价的问题,是改变它至高无上、超越母语、超越专业能力的问题,是一个分类学习、分类评价的问题。也就是说不需要一刀切,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同样的水平。高校的不同的学科专业可以按照需要指定不同的等级区别对待、分类考试。这样子的话,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况且英语的社会化考试、等级考试已经非常发达非常成熟了。所以,英语高考的改革的方向,是从目前的集中考试模式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多次考试。

关于英语讨论的另外一个视角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有人说如果因为英语学了没用,那么中小学的其他课程,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绝大多数也是今后一辈子用不着的,难道都不用学习了吗?的确这是一个大问题,是需要反思和讨论的,全世界都在讨论。

在互联网的时代,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内容、价值和目标

面向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化社会、学校教育的科目究竟如何设置、应该如何教和如何学。所以讨论英语的地位问题,并不是无事生非、哗众取宠,而是在高技术和互联网的时代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内容、价值和目标。

我们知道我们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 并不是天经地义、一成不变的。它大致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继承的是18、19世纪学科知识和知识体系,但是现在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譬如说在20世纪之前西方国家都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但是现在没有人认为这是必要的了。

那么课程体系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脱离学生需要的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知识呈指数增长,无论你花多少时间都学习不过来。另外一方面新技术、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就出现了课程、学习内容不断增加,对孩子不断地做加法,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娃娃就不堪重负,老师也不堪重负。在美国出现的情况就是,不断开设新的选修课。有一个比喻是,它的课程是一英里宽、一英寸深,也就是什么都要学,最后失去了它的深度。

所以面向未来,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学习外语,甚至要不要学习外语,是一个真问题。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语言交流的功能甚至有可能完全被机器取代。尽管我们今天对谷歌翻译、百度翻译不敢恭维,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翻译、口译这个行业行将消失,这是没有疑问的。同样科技狂人马斯克他说过,他认为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今后我们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外语,插一个芯片就可以了,他还认为等现在的孩子长大的时候,机器已经能够编程,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从孩子起学习编程,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现在究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一个真问题。

人类应当学习的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东西

由于互联网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学习资源,所以对于有学习某种技能的需求的学生,其实并不需要都通过学校课程来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所以每个人有可能按照人的兴趣、人的需求、人的个性来进行自主性学习,所以在有限的学校时间内学科教育的目标究竟如何设定,什么知识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值得教、值得学的,一个学生究竟应当学多少、学多早?

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据,人类应当学习的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二流机器人。所以我们应当允许学生用计算器参加数学考试 ,我们不需要去与机器竞争记忆力和解题技巧,我们需要做我们人类自己真正擅长的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