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家肯定会说18岁应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总之18岁正是昂首挺胸向未来迈进的年纪。但是18岁对于江西的小吕来说,却并不是那么的美好。
前段时间,江西上饶发生了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18岁的男孩小吕在家“挥刀自宫”,用剪刀剪切了自己的生殖器。事发后流血近3个小时,才被家人发现送往医院治疗,医生经过12小时的手术才将生殖器重新缝合。只是最后也只保留住了一个睾丸,未来能不能生育还要再观察。令人震惊的是无论是受伤后,还是抢救过程中小吕始终异常平静,全程不哭不喊,仿佛受伤的不是自己。
据小吕的姑姑介绍,小吕自从上高中之后就患了精神障碍,可小吕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虽然老来得子却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给小吕接受治疗。
但是,让小吕做出这样选择的直接原因却是他在军训时受到的校园霸凌,被同学欺凌、排挤、吐口水、拍裸照,是这些导致小吕情绪奔溃最后留下“我不会让自己的后代陪你们玩”的话语,选择“自宫”。
关于校园暴力和霸凌的事件网上时有爆出,安徽13岁女生在女厕内被两名女生掌掴64次后晕厥;辽宁抚顺5名男生对一个男生施暴,要求其跪地道歉;陕西一名18岁高中女生不堪长期被同班同学辱骂跳楼身亡等......而人们所看到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未浮出水面的冰山有多大谁也未可知,校园霸凌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存在于世界范围内。
可能在有的大人眼中,这类的事件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其实校园暴力对每个受害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有些甚至成年后回忆起依然难以忍受,不堪其苦。一桩桩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校园暴力绝非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
挪威心理学家Dan Olweus把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
然而在国外要受惩罚的校园霸凌,在中国欺凌的边界却十分不明确,有些事情明明是欺凌和侮辱,却会被旁观者认为是玩笑和打闹,绝大多数人不正视欺凌现象。
1、身体欺凌
指直接肢体伤害学生的身体或有意损毁他人物品,比如推搡、拳打脚踢、抓挠、掌掴等,伤害学生身体健康。
2、语言欺凌
指用恶意刻薄的言语,包括言语威胁、恐吓、嘲笑、起绰号等,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也最容易被大人忽视,给受欺凌者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3、社交欺凌
指通过人际关系欺凌受害同学,如通过联合其他同学故意排挤、孤立、羞辱别人,或者通过传播谣言,让受欺凌学生感觉身边没有朋友、孤立无援。
4、网络欺凌
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也在迅速增长,通过设计软件、论坛等,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照片、视频等来中伤和威胁受欺凌同学,通过网络能迅速传播给受欺凌这造成更大伤害。
1、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拒绝校园霸凌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家长平时应该注重教育孩子:与人相处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取笑、侮辱、挑衅他人,同时最重要的也要学会自尊自爱。让孩子知道朋友、同学之间相处什么行为是正常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在学校遇到霸凌,第一时间告诉家长。
同时平时也可以加强孩子身体锻炼,一方面增加孩子抵抗力,另一方面孩子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也有自救能力。
2、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一个好的,适合孩子的环境无疑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样,我们家长也可以尽量为孩子选择一个与其水平相当、良性竞争的学校和生活环境。
根据某百科对校园霸凌的解释: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说白了,还是源自于实力的不平等,比如贫富差距、学习成绩的好坏、性格是否软弱等等,这些差距越大,造成矛盾和冲突可能性也就越大。
就好似一些家庭明明条件一般,非得让孩子读贵族学校,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但一边又在抱怨自己给孩子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孩子偏偏不努力。
其实,这也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无形中让孩子感到自卑,觉得低人一等。不对等的条件也使得孩子在学校更容易被霸凌。
3、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根据相关研究,容易遭受到校园霸凌的往往都是那些性格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这就给我们家长提了个醒,应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和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最好在孩子上学之前就培养起能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样一来,即使孩子遭受到了欺凌,也还是能在班级里有一群关系良好的同学做支撑,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校园霸凌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