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抨击应试教育:模式化培养,教育将倒退20年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上学时什么学科最让你头疼?大部分人们的答案都出奇得一致——数学。

为什么是数学呢?原因无外乎题型太多变了,每次换一点形式就不会做,或者知识点一环套一环,哪一点没跟上答案就错了。

说白了,其实还是缺乏学习数学的科学逻辑思维,做不到融会贯通。

目前我国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大多数会采取题海战术,尽可能多地了解考试题型,每种题型都练过后就可以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但这种题海战术也是有弊病的,刷题的时间太多,反而缺了真正思考的时间。

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抨击数学的应试教育

著名的数学界泰斗丘成桐教授,对此种学习方式提出了批评。

丘成桐是现代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数学家之一,他虽然生长在中国香港地区,但对内地有很深厚的感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后他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数学的发展。

27岁时,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突破了世界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是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数学皇帝”。

丘成桐现任哈佛大学教授,至今已经培养出多个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他对中国的数学教育很是关切,但又有些恨铁不成钢,曾经很直白地抨击应试教育,并提出:“如果数学再这样模式化培养的话,中国的教育将倒退20年”。

他批判的,主要是大家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习数学,而是因为应对考试不得不学习,不仅效果低下,也会扼杀兴趣和思维。

刷题是学习数学最常见的方法,一遇到难题,老师就会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直接讲出解题思路,学生只需要机械式地照葫芦画瓢就行。

这样确实既高效准确率又高,但丘成桐教授表示不赞同,他认为数学是孩子展开想象力最好的方式,这种做法只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马云也说过:“数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不要让孩子变成一个只会计算的机器。”

老师和家长们又何尝不知道?只是形势所迫

说实话,支持丘成桐教授观点的家长也不少,大家也都知道,刷题学数学不能被叫做学习,只是应付考试,但唯有如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实很无奈,不论家长还是孩子自己都无法改变。

都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开发,但没有成绩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将来找工作也会被学历阻碍,于是分数成了比逻辑思维更重要的定西。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丘成桐的理论只适用于天才,一般的孩子还是需要依靠刷题才能提高数学分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我想说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还有学习数学的科学思维,与刷题其实也不冲突。

真正培养数学思维的黄金时期在学龄前,要让孩子懂得“数感”,从小建立起这样的思维方式,长大后学什么都会事半功倍,也不至于抹杀创造力。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简单来说,数学思维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分析问题——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好这种思维,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三岁前的孩子:

他的思维必须依靠动作才能完成,这被称为“直觉行动思维”。

这种时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家长尽量给幼儿呈现一些直观动作类的玩具,比如:有凹凸感的积木或者拼图、贴近生活的实操材料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带孩子认识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效果是最好的。

三岁后的孩子:

脑力和语言得到迅速发展,此时依靠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就能进行思维的判断,这被称之为“具体形象思维”。

蒙特梭利说过:“让孩子觉得困难的并不是数学,而是家长提供的方法错误”。

所以,让孩子拥有正确适当的方式锻炼思维很重要,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主动思考,探究周围环境,思维才能更活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