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是“小”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该剧将小学高年级的学业压力、小升初引发的种种焦虑、课外补习班的白热化竞争等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通过夏欢欢、颜子悠、米桃为代表的三组家庭呈现在观众面前。
但是,这一部比前两部更加“窒息”的地方在于,小学生面对小升初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个年龄所能承受的极限。而这份压力既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也有家长之间的攀比。
鸡娃派PK快乐派
子悠妈妈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鸡娃”的代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习千万不能放松,尤其不能输给夏欢欢。在妈妈的管教下,颜子悠放弃了一切兴趣爱好,学习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强压之下,子悠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成功当选班委的经历,加深了子悠妈妈对“鸡娃”的执着,但这让子悠变得更加郁郁寡欢。
而欢欢妈妈则强调“快乐童年”,对女儿的培养,也更侧重于孩子的才艺,如唱歌、小主持人、绘画等。但是当她去开家长会,发现孩子只考了45分时,也陷入了成绩焦虑。日后,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提高成绩,成了欢欢家庭的教育主题。
要分数or要快乐
这部现实主义题材剧,反映了“分数至上"这个观点在家长心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那些倡导快乐教育的父母,虽然表面上对孩子的分数看得很淡然,但在心里却没能真正放下,因为激烈竞争的现实压力就摆在面前。
快乐教育虽然喊了这么多年,但连中考体育都渐渐变得应试的当下,“分数”和“快乐”越发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
要分数还是要快乐,是当前语境下,家长们必须面临的一道二选一难题。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需要坚守的一条重要准则。也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解决要分数还是要快乐这一难题。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懂得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发挥孩子的个性优势。只有这种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既能管教孩子、促进孩子成才,又能被孩子欣然接受的目的。
在西方国家,学校一般采用选课制,可以让孩子更早地直面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选课。孩子根据将来要就读大学的专业和未来就业的方向选择课程,从而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较容易取得高分,进入名牌大学深造。
由此可见,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意愿,让孩子体会到求知的乐趣,从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尽可能激发他求知过程中的乐趣,是东西方教育理念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孩子就像稚嫩的幼苗,有的需要生长在水边,有的需要生长在岩石中,这就要父母和老师精心的栽培,进行个性化培养。做到了因材施教,分数和快乐其实可以兼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问题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