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草原地区为何经常爆发瘟疫 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你真的了解清朝瘟疫吗?蒙古人口在满清统治时期人口下降,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佛教所宣扬的隐忍向善,而很多清规戒律成为了人口发展的阻碍。与此同时,大量的寺庙也在草原上兴起,之后牧民中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天花。到了清末民初,梅毒又肆虐在草原上,连地位显赫的高僧都患上了梅毒。

你真的了解清朝瘟疫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引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敕勒歌》中对草原景色的描写,蒙古草原上的人们能征善战,自古和中原王朝便多有交集。清朝统一中国以后,蒙古民族也归于其治下,此后200多年,蒙古渐渐不再像昔日一样英勇善战,失去了往日的雄风,不但如此,连人口数量也逐年下降。

蒙古人口在满清统治时期人口下降,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佛教所宣扬的隐忍向善,而很多清规戒律成为了人口发展的阻碍。但其实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噶尔丹可以说是清朝最大的外敌之一。但噶尔丹就是藏传佛教的四世温萨活佛,在他带领下的准噶尔汗国却人口兴旺、异常强大。那为何清朝统治期间,蒙古人口会一再减少呢?专家表示,看看他们供奉的是谁,就明白了。

▲噶尔丹剧照

01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可以追溯到忽必烈时代,八思巴在《元史释老传》中记载他七岁时,就“诵经数十万言,能约通其大义,国人号之圣童。”当时藏传佛教就是通过八思巴传入蒙古上层阶级,绝大部分的普通牧民仍然以萨满教为主。但是后来格鲁派(黄教)崛起,佛教逐渐在蒙古为普通牧民所接受。

16世纪初期,俺答汗统一了蒙古诸部,结束了内讧,并且向当时的明朝廷施加压力,双方开关通商,长达200余年的纷争就此终结。蒙古在俺答汗的率领下再次强盛起来,但是俺答汗本人每天活得并不安宁,他一直担心自己会被更强更年轻的首领所取代。

▲黄教僧人照片

此时,黄教高僧索南嘉措为俺达汗提供了解决方案:俺答汗在自己的牧区强制推广黄教,让众多僧侣以教义教化牧民,并一直宣称自己是忽必烈转世。与此同时索南嘉措就宣称自己是八思巴转世,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双方默契地重现了当年忽必烈与八思巴的相遇。他们各取所需,俺答汗凭借着宗教的力量加强了自己的统治,索南嘉措借助着蒙古的军事力量掌握了藏区的教权。

之后,蒙古的每一个汗王在登基后,都要带着丰厚的报酬进藏熬茶(藏区外喇嘛教信徒表达虔诚的方式),以此换取一个教宗的尊贵身份。时间一长,黄教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可以左右蒙古政权的地步。到了黄教势力最鼎盛的时候,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都曾经到藏区请黄教出面调停争斗。

▲伊斯兰教白山派标志性建筑物

02

清王朝的统治者很早就意识到了黄教的重要性,可以说谁控制了黄教,谁就能对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乃至中亚草原进行操控。从康熙时代起,满清朝廷对黄教一直加以扶持。雍正即位后,还将自己的雍王府其中一半改为了黄教上院。

所以不管是对于蒙古还是清王朝的掌权者来说,大兴宗教对他们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佛教的大行其道带来了很多矛盾,比如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大量壮丁出家,以及清政府没有预料到的瘟疫。

▲蒙古寺庙

蒙古民族本来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但是自从笃信佛教以后,为了方便礼佛,大量的牧民放弃了原有的游牧习惯,围绕着寺庙过上了半定居的生活。以寺庙为中心出现了集市,城市。这些其实对蒙古的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瘟疫常常爆发在人口聚集地,草原上的牧民对于传染病几乎没有抵抗力,因为他们原本的游牧生活没有出现过人群聚集的城市,彼此居住地相距甚远,形成天然的病毒隔离区,所以游牧民族几乎不知瘟疫为何物,也几乎对此没有抵抗力。

▲蒙古草原

03

准噶尔汗国由噶尔丹策零带领着走向了巅峰。与此同时,大量的寺庙也在草原上兴起,之后牧民中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天花。乾隆趁噶尔丹策零去世后准噶尔国内讧纷起的时候,快速占领了伊犁,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又被阿睦尔撒纳驱逐出。

当时乾隆帝以为与准噶尔国的战争会持续很久,但很快却发现准噶尔的部队越来越弱小,最后连阿睦尔撒纳也因为患上天花病死在俄国。据说有超过四成的准噶尔人被这次天花瘟疫夺走生命,草原上牧民们的遭难却还没有结束。到了清末民初,梅毒又肆虐在草原上,连地位显赫的高僧都患上了梅毒。直到五十年代,我国生产出青霉素后,才将其一举消灭。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蒙古人民

结语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是当年乾隆皇帝所言,这既是对宗教力量的赞叹,也是对天花瘟疫的惧怕,古时候的人们对抗瘟疫的手段极其有限,就算到了现代社会,如果对流行性传染病不加以良好的控制,同样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

《敕勒歌》

《元史释老传》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