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一太子拒绝娶大国公主,最后什么结果?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其建国时间虽然短,但是最开始的三任国君都是狠角色,包括正在位子上的郑庄公,他在周王室做卿士,辅佐周天子。太子忽为何没有拒绝陈国公主呢?当然假设只能是假设,不会成为真正的历史,而太子忽没娶齐国的公主和宗室女是真的,后来郑国的内乱也真的发生了。

先秦时期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这在姓氏上就有体现,所谓“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而周朝的建立者为周武王姬发,因此姬姓是先秦时期最大的一个姓,除此之外还有姜姓、妫姓、嬴姓、芈姓等等,历来,姬姓和姜姓之间都有通婚的传统。

而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姜姓,又齐国是大国,因此齐国的公主历来都很受欢迎,但也有诸侯国的太子对齐国的公主不感兴趣,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庄公的儿子,即太子忽,后来的郑昭公,不肯娶齐国公主文姜,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即“齐大非偶”。

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在现在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敢高攀。但至于是不是真的高攀了,那就值得玩味了。

先来简单说一下这个故事,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即将及笄,到了该给她物色如意郎君的时候了,当然我们知道,公主的婚姻,一般和政治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文姜的婚姻也不例外。挑来挑去,齐僖公觉得嫁到郑国不错。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其建国时间虽然短,但是最开始的三任国君都是狠角色,包括正在位子上的郑庄公,他在周王室做卿士,辅佐周天子。他利用这层身份没少为郑国谋私利,所以郑国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而发展到了后来,郑庄公直接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了,周天子也想要夺了郑庄公的权,于是有了著名的周郑交质,周天子的儿子到郑国做质子,而郑庄公的儿子到周王室做质子,这个儿子就是太子忽。

这样的郑庄公实在是强,可以称得上是春秋第一小霸,所以齐国想和郑国结盟。当时的齐国还不是齐桓公时期的齐国,虽然立国已经数百年,但是发展的很一般。齐僖公想来个强强联合,于是就找郑庄公联姻,将文姜嫁给太子忽,两人算得上是门当户对,郑庄公自然愿意。

但是太子忽不愿意,所以郑庄公只能拒绝了齐僖公,太子忽为什么不愿意呢?他对别人是这样说的:

“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这就是“齐大非偶”的出处,就当时两国的实力来说,太子忽的这个理由实在是牵强,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齐国即便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但都是东方最厉害的诸侯国,谁都不能否认。或许太子忽不愿意娶这样的大国公主,一来齐国的公主可能不太好伺候,二来他想像父亲郑庄公那样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将来实现郑国的更加强大。

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婚姻完全不需要和一个大国扯上关系,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那他想娶谁呢?公元前716年,当时的太子忽还在周王室做质子,而陈桓公和郑庄公在这一年结盟。

陈国国内已经有了乱象,陈桓公想通过郑国控制自己国内的局势,所以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忽做妻子,郑庄公答应了,太子忽也没有拒绝。太子忽为何没有拒绝陈国公主呢?陈国在当时虽然是公爵国,但是实力很一般,只能算是一个小国,对郑国构不成威胁。

所以第二年,太子忽就和陈桓公的女儿结婚了。齐僖公被拒绝,倒没觉得什么,但是文姜心里就不怎么舒服了,自己堂堂白富美,居然还比不过一个小国的公主,能不生气吗?一生气她和自己的亲哥哥,即后来的齐襄公就有了亲密关系。到了公元前709年,齐僖公将文姜嫁到了鲁国,做了鲁桓公的夫人。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年后,北戎南下攻打齐国,齐僖公不敌,求助于郑国。郑庄公派太子忽领兵与几个诸侯国一起攻打北戎,等北戎被赶回北方之后,齐僖公在庆功会上旧事重提,想将齐国的宗室女嫁给太子忽,《左传·桓公六年》记载:

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太子忽这话说的多么义正言辞,多么慷慨激昂,又是多么年轻气盛啊。齐僖公再次被拒,心里自然不能太痛快,就像是上赶着郑国似的,虽然郑国是很强悍,但是以后的事情谁说得清呢?

当时郑国的祭仲也跟着太子忽,劝说太子忽接受这门婚事,在祭仲看来,这门婚事对太子忽是有好处的。他对太子忽说:“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虽然太子忽已经是太子,但是郑庄公宠爱的妃子和儿子不少,除了太子忽之外,公子突和公子子亹将来都可能是国君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太子忽始终觉得不能依靠外力,而要依靠自己,所以他就是不肯娶齐国女子。不想依靠外力,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太子忽的能力配不上这种想法,他完全没有学到其父郑庄公的老谋深算,虽然郑庄公去世之后,太子忽如愿做了郑国的国君,即郑昭公,但是郑国的内乱很快就开始。

先是宋国劫持了祭仲,要求让公子突做国君,所以郑昭公只能出逃。公子突成为郑国国君,即郑厉公,而郑厉公和祭仲不和,最终被祭仲逼得出逃,然后郑昭公再次被迎回郑国,只是不久他就被大臣高渠弥所杀。认真算起来,郑庄公去世之后,这个曾经有远大理想的太子仅仅又活了六年,然后就被大臣杀死了。

假设当初他娶的是文姜,宋国说什么也不敢威胁祭仲换了郑国的国君,而文姜虽然私生活比较混乱,但是政治能力是非常强的,说不定能成为郑昭公的贤内助,郑国也就不会有那二十余年的内乱,从此衰落了。

当然假设只能是假设,不会成为真正的历史,而太子忽没娶齐国的公主和宗室女是真的,后来郑国的内乱也真的发生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