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附中毕业生讲述逆袭背后的故事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李芙蓉

珞珈山下,东湖之滨,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武大附中,又获得了新的荣誉——今年3月底,武大附中获批“武汉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官方荣誉,更要听毕业生的评判。近年来,该校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涌现出许多“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黑马”,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去年毕业的三名学生代表,解码这所“特色学校”究竟有何特色。

“多语种教学带来自信”

“去年高考我是超常发挥,自己也挺惊喜的。”接受连线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大一学生邓九丁笑声爽朗。其实在4年前,中考459分来到武大附中的他,根本没敢把目标定为一流名校。

高考取得文科609分的成绩,一定不是光凭“超常发挥”。邓九丁说,自己逆袭的功劳在武大附中的老师,“老师们都特别务实,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还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邓九丁

邓九丁举例说,数学一直是他的弱项,他和其他一些数学困难户,便常受到数学老师的特别关照——被分到另一间教室限时做题,基础题过关了再回到本班上课。邓九丁说:“一开始我还觉得有些没面子,后来看到了成效,才理解老师分层教学的良苦用心。”

“平时,老师们一般是没有下课时间的,因为一下课就会被学生围住问题目,等一一耐心解答完就到了下节课的时间;高考前,老师们和校领导想尽办法帮我们减压,常和我们聊天拉家常;高考那天,老师们还和我们一一拥抱……”回想起老师的好,邓九丁有说不完的话。

邓九丁还特别感谢武大附中开展的多语种教学。从读武大外校(武大附中初中部)开始,他学了5年法语,虽然高三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走直接留学法国的路,但他选择了人大中法学院。邓九丁说:“我们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大三会去法国学习一年,所以现在就有一些法语课程。之前打的基础,让我现在的学习更自信。”

)“最难忘母校轻松氛围”

录取线432分,他中考433分——作为武大附中曾经的“压线生”,王琛去年高考取得理科636分的好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录取,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王琛

短短三年,成绩为何能突飞猛进?今年才16岁的王琛说:“就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氛围,能够很舒心、安心的学习。”

因为读书早,小学又跳过级,王琛读高中时比同学小两三岁,所以对环境格外敏感。他说:“都说‘珞珈山下好读书’,我一进学校就感觉很有学习的氛围,老师们也特别和善,不会给我们很大压力,反而让我学习更自觉了。”他举例说,自己因为自控能力不强,学习成绩经常出现波动,每次班主任姚斯儒老师总是不会批评,而是语重心长地鼓励。

王琛还记得,去年疫情期间,他在家又犯了爱玩的毛病,高三复课后成绩明显下滑。姚斯儒好像比王琛还着急,拉着他谈了一整节晚自习,“老师让我相信自己,不要气馁,让我最后的冲刺充满了力量。”

另外,学校有几十个学生社团,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到发挥。回忆高中生活,王琛对几乎每个月都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十分难忘:金秋朗诵节、运动会、英语配音大赛、话剧节、元旦文艺汇演……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习不再枯燥,也让同学间的友谊更加牢固,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大咖授课影响我一生”

“感谢母校,帮助我圆了军旅梦。”海军工程大学2020级学员张向远说,由于父亲是退伍军人,他从小就向往能考进军校。虽然中考436分的成绩犹如一盆凉水浇来,但进入武大附中后,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又一步一步燃起了斗志。

张向远说,武大附中最大的优势在于背靠武大,让学生能提前享受到大学的教育资源,能够在百年学府的文化底蕴熏陶下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向远

高一,张向远就加入了学校“珞珈山青少年科学院”,并选择建筑学分院。别看只是高一学生,在学院里还真有点读大学的味道——每周,武大的教授、博士生都会来授课,同学们一起做实验、做课题、写调查报告,收获了科研的乐趣。说来也巧,张向远现在就读的专业正好和建筑学有些关联,“高中时的兴趣,奠定了我未来的发展”。

“珞珈山青少年科学院”激发了张向远的科研梦想,“珞珈成才讲堂”则让他坚定了从军报国的目标。

两院院士李德仁、中科院院士张俐娜、“中国极地测绘之父”鄂栋臣教授等知名科学家,都曾走进“珞珈成才讲堂”,讲授前沿科技动态,传播科学家精神。张向远最难忘的,是在他读高二时,聆听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的讲座。“桂教授是我们武大附中毕业的校友,他已年过八旬仍坚持站着讲了一个半小时。他倾其一生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只为了‘责任’二字。我当时就立志,要和他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张向远说。

于是,高考理科617分的张向远,原本有很多选择,他坚定地选了军校。

不负武大盛名,打造特色附中

珞珈山上,每一株樱花都开满了故事;珞珈山下,每一个读书人都可亲可敬。

在创建于1916年的武大附中,学子们享受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高校资源,高考成绩在全市同类中学中稳居前列。在这里读书,是怎样的感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武大附中校园

弘扬榜样的力量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武大附中走出了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中科院院士查全性、李林、欧阳予、杨弘远,“人民医学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桂希恩等杰出人才,也培养出了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武汉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等优秀学生。

该校依托武大师资力量,开启了“成才讲堂”系列活动,邀请来自武大的两院院士、知名学者教授等走进附中开展讲座。同时,该校聘请武汉大学离退休的老先生们,定期来讲课。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能借此将武大的优良学风带入附中,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2012年,武大附中成立“珞珈山青少年科学院”,率先探索“走班制”。珞珈山青少年科学院与武大多个学院共建,开设有数学、物理、地理、机器人、模拟联合国等十多个分院,由本校骨干教师、武大教授以及在读博士硕士生给学生上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结束可以获得“小院士”荣誉称号。

开展多语种教学

多语种教学方面,武大附中是武汉市标杆。开设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课程。学校还与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多所中学开展定期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海外研学旅行活动,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

多语种专业的学生平时也正常上英语课,只是每周会免费安排四节小语种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走普通的高考路径(考英语),还是选择申请海外名校。

2016年以来,学校近400名同学获得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语言等级证书,通过率全国领先。百余名高中毕业生成功申请到德国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哥廷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洛杉矶分校,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洛林大学,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罗切斯特大学等名校深造。2020年,该校多语种学生高考成绩再创新高,西班牙语最高分644分、德语最高分615分、法语最高分593分。

多元化培养人才

“终身教育,多元培养,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武大附中一贯的教育理念。该校认真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着力推进新高考课程改革,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学校从2018年秋季开始实行选课走班,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

2019年,武大附中在第十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评“优秀学校”;在第21届全国青少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 航空航天模型竞赛总决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好成绩。

武大附中负责人表示,学校将在全力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拓宽发展路径,进一步链接武大教育资源、深化与国外学校的联系的基础上,搭建互补师资矩阵,深化特色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