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懒这个问题,其实也有两面性。
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其实外国人才是最懒的,因为他们什么事都不想自己做,才能不断研发出机器人、智能设备...以求解放自己。
如此说来,好像也没啥毛病,懒确实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大力量。
如果说科技的发展算是懒的正能量,那懒的负能量典型就非“中国第一懒人”杨锁莫属了,他的懒在于懒于生存,这不仅于社会无益,最终也会害死自己。
杨锁1986年出生于北方一个山村贫困家庭,父亲杨继春为人忠厚老实,由于家庭困难,30岁才成家,杨锁出生时他都46岁了,是真正的老来得子。
虽然家里条件并不好,但老两口对杨锁从小到大那是极尽宠爱,想要的一定给买,什么活都不让干,吃饭是喂,出门就抱,学习不好也不能被训,否则就去学校找老师理论。
杨锁本身也不爱学习,最后搞得学校无奈,只能将其劝退。
退学后,杨锁在家继续享受着“土皇帝”的生活,直到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娘俩的生活更加艰难。
即使这样,杨母也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家务、劳作一力全担,没过两年也病倒了。
这时的杨母看着什么都不会的儿子,开始后悔了,担忧自己走后儿子的生计大事,临终前拜托一位远亲帮忙把儿子安排到一家饭店工作。
可好吃懒做惯了的杨锁,到饭店依然一无是处,很快被辞退。
回家后杨锁索性将懒贯彻到底,邻居给送来现成的吃食就吃,没吃的就饿着,冬天家里冷,想取暖就烧家具,上厕所也不愿出门,在屋内刨个坑就地解决。
就这样,将家烧到四处漏风,家徒四壁,浑浑噩噩地活到23岁,最终饿死在家中。
杨锁但凡踏实肯干,也不至于落得如此结局。原本以为寓言故事都是前人夸张的杜撰,可杨锁却真实地展现了什么叫“懒汉吃饼”。
当然,杨锁的悲剧恰恰来源于爱他如命的父母,他们一家诠释了两个真理:
1、真爱孩子当“授人以渔”
杨锁父母的爱是自私愚昧的,他们的做法是“授人以鱼”,倾尽所有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生活环境,却不从教孩子如何创造。
等到自己逝去,最爱的宝贝独子只能饿死,多么讽刺又可悲?
天下间没有 父母不爱孩子,但“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否则糖果也成了“毒药”。
作为父母,我们的生命会在孩子之前终结,不可能陪他一生。能做的就是在雏鸟待哺时期,尽自己所能为他提供庇护,让他学会更多生存技能,日后离开自己也能独自生存。
因此,在适当的时间就要放手让其自由翱翔九天,飞向属于他的广阔天地。
2、巨婴式长大的孩子,除了增加父母负担外一无是处
爱应该有准则、有规范,无节制无底线的盲目宠爱就是溺爱。
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像杨锁一样,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不懂人情世故、狂妄自大、好吃懒做、丧失生存技能。
即便年岁长了,从心理上仍不能称为一个大人,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作聪明甚至成为社会垃圾。
为人父母,一部分人是养儿防老,但更多的人是希望孩子幸福。
巨婴式孩子长大后依然是孩子,不仅不能为父母养老,还会成为父母无法安心离去的担忧。
人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在”很可悲,岂不知“亲需养而子不能”更可悲。
巨婴式育儿现象不只是我国,在国外也屡见不鲜。
请所有家长一定要理性爱孩子,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长、兴趣、学习、娱乐、亲子互动...
在健康幸福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将来更易获得长久幸福,目光不要太短浅了。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