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卖个关子!
当妈好几年了,大家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吗?——国际不打小孩儿日
昨天还有小伙伴吐槽,“组委会”也是费心了,知道孩子们每天上房揭瓦惹众怒太欠揍,还专门成立个“保护日”。
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等等。
但说实话,有点难。或许是因为我们成年太久,早已将二三十年前的童年忘得差不多了,又或者,即便记得,也常常选择性遗忘,尤其是面对各种“惹是生非”的孩子。
当然,还有很大的一种可能,是我们忽略了,抑或我们根本不知道。比如孩子挑食这件事,常常让我们很恼火,不仅很烦还“屡教不改”。殊不知,是因为孩子的味觉还没有发育完全,同样的东西,大人和孩子感受到的味道却是完全不同的。比如:
青椒的涩味,在孩子口中可能是难以接受的苦;
豆腐的软糯、清香,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刺鼻的腥臭;
大人吃着酸甜清爽的菠萝,孩子吃起来却有一种带着针刺般的痛感等等。
如果我们一味地怪罪孩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不过,在“不打小孩儿日”的今天,C妈不想讲太多“大道理”,只想将刷爆外网的9张图分享给大家。
不瞒你们说,我第一次看到时是震惊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图片简单而直接的冲击,让我反思了很多,也终于理解了CC&DD很多让人“不明所以”的行为。
组图来自“Bright Side”,他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父母看到的,我们(孩子)看到的」为主题,来展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差异。
边看边聊一聊我的想法,文末也期待大家看后“恍然大悟”的讨论。
我的快乐你“不懂”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是觉得孩子大惊小怪。
比如进到一个商场、某个游乐场或一片可以撒欢的草地。明明就是经常去的地方,可孩子却表现出来一种“从来没去过”的姿态,吱哇乱叫、上蹿下跳,完全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一般脸上都是大写的无奈与尴尬,然后用眼神告诉孩子:“闭嘴!安静!”
如果孩子行径过甚,招来了旁人的侧目或议论时,我们还会忍不住补刀:
喊什么喊,是没来过还是怎么了!
来多少回了,至于这么激动吗?!
可能我们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一出门就得意忘形,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调教。却不知,孩子眼中的画面和父母竟如此不同!和父母一起玩:
我们觉得不过是把孩子举高了而已,却没想到他看到了自己从来都没看到过的风景,感觉就在经历一场冒险:”哇塞、哇塞、哇塞,感觉爽极了,就像飞起来了一样。“
好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每个孩子都那么喜欢“举高高”。
在外头玩:
我们看上去孩子们不过是拿着一个玩具飞机、汽车、坦克瞎玩。
但在他眼里,他早已化身为驾驶员,进入了战时状态,你认为的瞎跑,实际是人家为了提高战术、获得胜利而努力奋战呢!
就是这么自恋
自恋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在幼儿时期达到顶峰!
怎么个程度?整个世界都是我创造的!好家伙,这口气恐怕除了2岁的孩子能有,别人都不敢有。两三岁的孩子之所以如此自信、自恋,是因为这是出现自我意识、产生自我评价的必经阶段。
尽管“自我评价”逐渐趋于完善,但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干啥都是第一名,哪哪都厉害,啥啥都做得非常好!完全就是自恋本恋了。这不,就连玩一个捉人游戏,都能生出这样的内心戏:三届奥运会冠军已经越过终点线!
捉人游戏:
做事情更是不在话下,秒变奥特曼!超人!变形金刚!总之,什么厉害我是什么!
下边这张“帮助爸爸”就是最好的说明!
说实话,这张图画的还美化了不少,至少孩子有眼罩、有电焊,有模有样的在那修自行车呢,很多时候现实中的娃做出来的根本就是无厘头“拯救”行为,却依然觉得自己很伟大。
前两天闺蜜接孩子放学,刚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小伙子在那“保护妈妈”:吼吼!哈嘿!去你的!打死你们这些怪兽!只见他冲向各种幼儿园的小推车、摇摇马、小三轮,东踢一脚,西踹一下!搞得一团糟。
妈妈忍不住了:
行了行了别踢了,怪兽怪兽怪兽!天天都是怪兽!哪有什么怪兽!别玩了,我也不需要你保护。
孩子一下就蔫了。他踢东西的确不对,但被否定能力和感受就着实委屈了。当然,自恋的时刻还有很多。
画画:
妈妈说:
下次会更好(潜台词不用我翻译了吧)。
而孩子却觉得:
哇塞,我这是创作了怎样一副独一无二的存在!裱起来!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非常在意他用“破烂”做的一个作品,“胡乱”画的一副画,编的“毫无情节”的一个故事。
很多人随口就来:
什么啊这是?一天天的给你买的玩具不玩,净玩儿这些破玩意!
别给我找麻烦了,乱涂乱画了个什么?到最后还不都是我收拾!甚至一气之下给孩子扔了,或者不经允许偷偷扔了(认为他不知道、忘了)。这都是非常不对的,“自恋”是孩子非常珍贵的品质,一旦丢失了,很快危及的就是“自信”。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和孩子喜欢自卑吧?
我是真的听不懂
你有没有被孩子的这类“高光时刻”气的背过气去?
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袜子有脚后跟的位置是脚底,怎么又穿到脚面上去了?鞋又双叒叕穿反了,把鞋穿正它有那么难吗?我们总是觉得,这么一点小事,说了一百遍了,为什么还是听不懂、记不住,分明就是故意气我,不揍还等什么?慢!
先来看看这张图:学习简单的课程
妈妈明明说的是:把这个折叠起来,把那个拉过去……
而孩子听到的指令堪比一项“实验”:我们现在把氯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在一起……
对于我们而言,这是简单不能再简单,清晰不能再清晰的一个指令,可现实却是,孩子觉得很难、像听天书、云里雾里完全弄不明白。当他不能顺利执行命令时,或许他压根就不知道你说的脚后跟在袜子的什么位置,也根本就看不出来鞋的正反,他就是觉得正反都一样!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驴唇不对马嘴”、“对着干”还真不是故意的,只不过是不懂而已~
想象力超丰富
想象力这件事,除了孩子,恐怕也是没谁了!
还记得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印象非常深:为什么中国妈妈连陪孩子玩个游戏都需要向外国妈妈学习?那是因为她在做孩子的时候就被扼杀了太多想象力。很多时候,不合时宜的“对”,其实是“错”的。比如这张图:
完全普通的步行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年龄小的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上马路牙子,一会儿踩在石头上。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这是孩子不老实、多动、没规矩、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等等。
难免顺口就要求:
能不能好好走路,摔了你怪谁!
我警告你啊,再不正常走路,以后就不带你出来了。
殊不知他们的大脑里想象力随时随地都在爆发:
我走的是条公园小径吗?我明明在过刀山火海!哎呀呀,一不小心我掉下去!我阵亡了~
这些无厘头的想象力,明明才是童年最美好的样子啊?可是在日复一日的被否定被镇压中,最终只能失去。孩子的规矩要有,但超纲和事事都上纲上线也是不可取的。
哪怕只是一件普通“黑暗的房间”,我们认为没什么,孩子也能脑补出许多:
带上我的武器,我要打藏在黑暗里的怪兽了,哼哼,看你哪里跑!
就连玩个捉迷藏,也能秒入戏:发现目标,向西移动!
随时随地化身侦探,抓小偷根本不在话下!我不禁感叹:父母眼中的奇奇怪怪,原来都是可可爱爱啊!满满的想象力!与现实相比,孩子总是以一种更具戏剧性和趣味性的方式来诠释周围的世界。
在我们儿时的幻想中,也经常将一堆垫子变成了一座城堡,而扶手椅和毯子可能就是一个山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被太多“有用”和“正经”的事裹挟,早已失去了想象力,也感受不到想象力带来的快乐。
所以才会在孩子的那些“无厘头”中生气、崩溃。今天看清了这些真相有没有释然?至少我们能够平和很多,也更愿意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看世界,多和他聊聊内心的想法,去看见最真实的他。
不打小孩儿的前提,是你得真的理解他,否则,神仙也忍不了~今天咱们一起戴上一副“童视镜”(别问,问就是我胡诌的),学着用孩子的眼睛,看看他们的世界吧。
愿每个已经长“大”的“人”,都还能如孩子一般,看见不一样的精彩。明天五一假期开始啦~不出意外的话,咱们就断更几天了,哈哈。兴许会发些孩子们的日常,大家闲时也记得来转转呀~小长假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