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被活活打死的两弹一星元勋

编者按:欢迎关注公众号“泡杯茶看金融”,加入茶融社,一起聊财经、聊投资、聊银行

风雨如磐,岁月如歌。

从落后到领先,从一无所知到掌握核心科技,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几辈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赶超一线水平,创造了让国人自豪的业绩。

其中,“两弹一星”获得者钱学森,被誉为是中国航天之父,他对航天事业对导弹研究,都提供了里程碑式的绝对贡献。

可我们有所不知的是,两弹一星的获得者不只有钱学森一人。

1999年,逝世31周年的姚桐斌,被追封两弹一星勋章,他生前的成就终能被世界瞩目,令国人瞻仰!

姚桐斌,一个生而平凡,却创造奇迹的伟大科学家,一个本该如同钱学森一般被世人铭记,被载入史册的航天材料专家。

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46岁时却被活活打死!

为证清白、讨回公道,姚桐斌的妻子苦苦追凶11年,可是罪大恶极的凶手最终刑期仅15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后天成就非凡的姚桐斌,早年间的生活也是众生皆苦的一员。

1922年,姚桐斌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的一个小镇。

姚桐斌念小学时,他的兄长就已经辍学在家,帮父亲一起做粮食生意,仰仗这份生意赚取的微薄工资,姚桐斌得以顺利从小学毕业。他们家姊妹多,头上的几个哥哥对他都很是照顾,不过也正因为孩子多,他们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家庭,生活上更加拮据起来。

但也是小学毕业之后,姚桐斌的父亲就不打算继续供他念书了。老一辈人还守着读书无用论,觉得是浪费了赚钱的时间与精力,姚桐斌以为,或许他当真与读书无缘。

幸好的是,当年姚桐斌遇见了一位负责且惜才的校长。

这位黄土塘小学的校长,一直对成绩优异、踏实勤奋的姚桐斌欣赏与看好,在得知姚桐斌不再念书的消息后,几次上门拜访给姚父做思想工作。

在他的再三劝说下,姚桐斌的父亲才最终松口,答应让姚桐斌考初中。

1934年8月,姚桐斌果然是意料之中的考上了县立初级中学,但是还没有读上一年时间,姚桐斌就因为交不上学费而中途辍学。

辍学在家的两年时间里,姚桐斌乖乖地按照父亲的意愿,开始打工赚钱。

彼时才年仅13岁的姚桐斌,卖过香烟、火柴、袜子等日杂,也当过童工做收发员、家庭教师。

凡是能挣钱的活计,姚桐斌就没怕过辛苦。

白天,他四处叫卖自己的杂货,到了晚上,他则在煤油灯底下自学初中的教材书。他的父亲见到这一幕,心知肚明,姚桐斌这是还没有打消读书的念头。

可惜姚父也只是一个被生活压弯脊梁的普通中年人,是这挣扎在泥潭里芸芸众生的一员,如果他们家庭富裕,他岂会扼杀了孩子的梦想?

当时姚桐斌的父亲,只希望他能够好好生活,着眼当下,不要把心思放在可望不可及的“虚幻”上面。

甚至为了让姚桐斌彻底断了念想,姚父还说:如果你还不死心,我就打断你的腿!

后来事情的发展,当然是没有如了姚父的愿。

读书,然后出人头地!这样的信念就如同是一个魔咒,萦绕在姚桐斌的心头,慢慢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在这份信仰的强烈指引下,打了两年工,有了一些积蓄的姚桐斌,只身赶往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求学。

在上海私立的成康中学中,姚桐斌虽然顺利读到了书,还见识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教育模式,但是私立中学高昂的住宿费与学杂费,很快就让姚桐斌囊中羞涩。

因为是违反了父亲的命令,偷偷离家求学,姚桐斌在上海时,不管处境多么窘迫,都未曾写信抱怨或者求生活费。

他和四个同样处境的贫困学生,一起勤工俭学,把知识当作精神粮食,画饼充饥。

直到听闻江西成立了国立十三中,这几个少年才总算看到了求学路上的曙光。

国立十三中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招收那些因为战乱以及贫困无法上学的年轻人,不管是学费还是住宿费,都由国家全力承担。

这简直就是解了姚桐斌的燃眉之急!

只不过,国立十三中在江西吉安,而彼时他和同伴身处上海,中间隔着山高路远的沦陷区以及水深火热的日军封锁线。

前路漫漫,凶多吉少。

也不知是多么强烈的渴望,才能让姚桐斌下定决心就算是刀山火海也要前往国立十三中……

1939年,姚桐斌如愿以偿来到国立十三中,就读于高中部,靠国家贷款念完三年书。

那三年,无时无刻,姚桐斌都牢记国家给予的这份恩情,让他心中萦绕十几年的夙愿得以完成。

而他唯一能够用来回报这份恩情的,就是出色的成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41年,高中毕业会考中,姚桐斌的成绩是全江西省高中毕业生中的个人总分第一,十三中的校长、老师,都引以为傲。

也正是凭借这份优秀的成绩,姚桐斌顺利拿到了十三中的奖学金,这使得他不必为升入大学的路费而发愁。

十三中的校长,对这位励志且聪明的学生十分关照与重视,就算姚桐斌已经毕业,也忍不住为他操心。

那年暑假,姚桐斌前往湖南衡阳以及长沙等地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就多亏了十三中校长的全力资助。

后来,为了度过漫长的三个月暑假生活,参加完入学考试的姚桐斌留在了衡阳湘桂铁路局的修理工具室当小工,赚钱维持生计。

两个月后,满手沾着脏兮兮汽油的姚桐斌,收到了来自七所不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分别是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正大学、湘雅医科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等……

姚桐斌,一只手抓着生活,一只手抓着未来,平凡人的成功、成功者的平凡,他都在慢慢经历着。

最终,因为对矿冶专业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姚桐斌在七所大学中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就读。

在老家的父亲知道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也不再像当初那样态度强硬地反对念书,不过姚桐斌依旧是十分要强,读大学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让自己有精力兼顾学业与打工,姚桐斌十分看重身体素质,大学四年坚持早起锻炼,每一节课上都精神饱满、全神贯注。

虽然说,大学是别人的休养生息、享受青春的地方,可是对于姚桐斌来说,大学更多的是个争分夺秒的竞技场。

他竭尽全力、埋头苦读,为的已经不仅仅是争口气了,通过学习,让他走得更远,见识到的优秀的人更多。

到如今,他早已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习惯变得优秀。

1945年,姚桐斌再次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同年,他留在一所矿冶研究院中当助理,一边实习积攒经验,一边准备留学考试。

别人留学,或许是为了一个海归的镀金身份,但是姚桐斌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知识,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状态而奉献自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1946年10月,姚桐斌成功考上了公费留学的名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出国之前,姚桐斌特意回了一趟老家看望。

俗话说衣锦还乡,当年的姚桐斌虽然富裕谈不上,可是比起在老家靠农业与粮食为生的几个哥哥,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用大学期间的兼职所得,姚桐斌将破旧不堪的老家翻新了一遍,还加盖了两层楼,用实力证明了读书与走出小山村带来的好处。

不仅如此,姚桐斌还在新房子的题了一块牌匾——耕读家风,他劝说父亲,一定要继续供弟弟妹妹读书,只有念书,才有真正的改变现状,甚至改变整个家族。

1947年6月份,酷暑时节,姚桐斌正式踏上了前往英国公费留学的旅途,他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继续攻克自己的专业难题。

此后的十年时间,姚桐斌都在欧洲深造。虽然和祖国隔着遥远的距离,但是姚桐斌随时随地都注意着关于祖国的消息。

在英期间,姚桐斌一边攻读研究生,一边兼职做实习指导员。因为他代表着中国在英留学生的形象与品质,所以姚桐斌事事都争做第一,宁愿与难题死磕到天明,也从来不应付了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此以外,姚桐斌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参加“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还分管了许多协会工作以及杂志编辑任务。

因为从始至终,姚桐斌留学深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报效祖国,所以对于国内的科技发展,姚桐斌时刻关注着。

1957年,中国的科技发展走上正轨,一切都在朝着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方向进行,姚桐斌明白,自己离回国的日子不远了。

1957年9月,姚桐斌响应号召回到祖国,他自己曾在学术研讨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是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和钱学森的回国之路相同,姚桐斌这样难遇的人才,当年在决定回国之际,德国方知道消息后,给姚桐斌开出十分诱人的条件,又加以百般阻拦。

目的就是为了让姚桐斌为德国效力。

但是最终,姚桐斌都没有动摇过一点,在通过周总理的协调之下,姚桐斌方才登上回国的轮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当年中国的科技尚处在萌芽阶段,如同姚桐斌这样的高技术人才,也得服从国家的安排与分配。

姚桐斌对此并没有丝毫的异议,他表示,只要岗位需要我,那么我绝无怨言。

1958年1月份,姚桐斌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他的顶头上司,也就是五院的院长,正是前辈钱学森。

从许多方面来看,姚桐斌和钱学森都是极为相似的两个人,他们的拳拳报国心、他们的无怨无悔求学路、他们的平淡艰苦岁月……

或许正是因为一路走来经历的事情有太多的重合,二人第一次见面是又都穿着低调朴实的蓝色棉布制服,他们相视一笑,如同老友相逢。

当时,比起国内的工业,航天业的发展更可谓是“一穷二白”、“毫无头绪”,被分配到研究院材料组的姚桐斌,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航天材料的研发与制造。

曾经在德国联邦冶金厂实习的姚桐斌,就十分细心的调查研究过德国的工业生产,回国后,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实习经验,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姚桐斌就带领团队研发生产出了合金材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62年,姚桐斌带头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在四年的时间内,不仅完成了国内各兄弟单位的研究课题,还额外的开展了500多项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在有限的生命里,姚桐斌运用知识将个人的财富价值做到无限。

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途中,姚桐斌提出用钎焊结构取代中国液体发动机的老式结构,这项研究与运用,对火箭部件的选材、设计与制造都起了指导性作用。

在课题研究上,姚桐斌是坚决的一丝不苟,在人才培养上,姚桐斌也是个说一不二,有着绝对原则的人。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研究院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才能,姚桐斌曾要求五院的科研人员必须每一个都掌握英语技能。

而为了辅助大家学英语,姚桐斌在工作之余开办了脱产与半脱产的英语培训班,这使得他所带领的材料研究部,在当时整个院内的英语水平最高,也是一件大家乐道的事情。这可以方便大家查阅现金的外国文献,做到工作上的细节落实。

自从1960年担任航天材料研究所所长之后,姚桐斌就对这个新型的研究所付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精血。

他主张建立一个集中性、综合性的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开发不同型号的导弹以及航天器所需要的材料。

可以说,当年乃至如今,这个材料研究所的研究水平都处于中国领先,在国际上也十分有影响力。

对于姚桐斌对工作的百分百投入,他的妻子彭结清一直以来都表示全力支持、完全理解,因为最开始吸引彭结清的,正是姚桐斌身上这份誓要为国效力的品质。

彭结清与姚桐斌相识在欧洲,两人都是留学海外的异乡人,一场留学生的华尔兹舞会上,本来毫无交集的二人在舞池中对上视线,那一刹那、火花四溅,怦然心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彭结清年轻时,身材窈窕、相貌清丽,而姚桐斌同样的气质不凡、玉树临风,两个人站在一起就十分登对。

不仅如此,二人的性格也是极为相似的。

彭结清17岁的时候来到美国留学,后又在纽约大学深造,是新时代中的女性高知识分子。

两个人的恋爱与婚姻,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和和睦睦,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是水到渠成。

当年,姚桐斌执意回国时,彭结清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反对的话,虽然她知道,回国之后的日子肯定比不上在国外安逸。

但是报效祖国这件事,既是姚桐斌的执念,又何尝不是她的执念?

于是乎,夫妻二人带着三个女儿,风尘仆仆回到中国定居,姚桐斌当了科学家,彭结清则成了一位教师。

由于姚桐斌工作的特殊性,几乎所有的工作内容他得保密,就算是亲近如妻子,也不能透露半分。

彭结清懂道理,也不会过问一句姚桐斌工作上面的事情,给了姚桐斌最大的安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说,姚桐斌当年的职务听起来十分高大上,可是姚桐斌和钱学森一般,不属于自己的钱一分不收,只拿自己分内的工钱。

当时的工资水平不高,姚桐斌一家五口人加上妻子每月的薪酬,生活开销也只能说是勉强应付。

然而,对此姚桐斌、彭结清,甚至他们年幼的女儿都没有抱怨过当年的回国的选择是否正确。

因为,他们正在感受着,感受着祖国变得繁荣富强,感受着黎民百姓富足安康……

姚桐斌每周的休息日只有周末,周六晚上回家,周一又得赶回实验室。

这是他和妻子不多的相聚时刻,因此,每逢周六到了家,姚桐斌都会准备好晚餐,然后等妻子回来一起享用。

星期一的上班日,五点钟的时候,姚桐斌就和彭结清一同起床了,他们蹑手蹑脚,不想吵醒了熟睡中的女儿,吃了早饭后,姚桐斌把妻子送去汽车站,然后自己再回家收拾行李回实验室。

从这些细节里,彭结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虽然和丈夫聚少离多,但是自己正在被一个男人细心的爱护着。

他珍惜与彭结清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也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这个温馨的小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1968年6月8日,本该也是个团聚日的周末,彭结清却迎来一个天大的噩耗。

她结束工作,急匆匆地赶回家,就是为了早点见到思念的丈夫,然而还没有推开家门,就听见跑出来的保姆对她喊到:太太,不好了,先生被人打死了!

彭结清听完,脸霎那间变得惨白,不过她细想,光天化日之下,姚桐斌又没有得罪什么人,怎么可能被打死呢?

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彭结清推开大门,她希望看见姚桐斌正坐在餐桌前,笑盈盈地喊她快过来吃饭。

然而,餐桌前空无一人,厨房内也没有人。

走到客厅的沙发前,彭结清腿软的一下子扑倒在地,她看到了姚桐斌浑身是血地躺在沙发上,脸上全是淤青,眼镜早就破碎地掉在地上。

而本来时刻保持体面的丈夫,此刻一只脚上的袜子与鞋不翼而飞,衣服也乱糟糟地挂在身上……

彭结清努力克制自己上前,用手探了探姚桐斌的鼻息,结果是姚桐斌已经没了呼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何等离奇的一件事!一个大活人,一位科学家,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家中被活活打死!

彭结清悲痛又愤恨,誓要抓出元凶,还丈夫一份公道。

她听了邻居说来龙去脉,原来当时形势紧张,姚桐斌也深陷漩涡之中,他这种知识分子,尤其是还曾在海外留学,最容易成为被针对的对象。

那个周末,姚桐斌的许多同事都劝说他不要回家,就在实验室里面避避风头,可是姚桐斌担心自己会牵连到妻子与女儿,执意要回家看看。

一如往常的,姚桐斌回到家后开始准备晚饭,一切看上去都和谐极了。

然而,正当姚桐斌从橱柜里面拿出碗筷,两个歹徒就不由分说地闯入他们家中,他们抓着姚桐斌的头发猛的扇耳光,还一边逼供的问着什么。

姚桐斌被突然控制住,根本无力反抗,而这时两个歹徒见姚桐斌说不出话,又拿着铁棍往姚桐斌头上敲打。

一会儿时间,姚桐斌身上就鲜血淋漓。

这两位歹人似乎是还不解恨,一度把姚桐斌拖到家门外的人行道上拳打脚踢,姚桐斌的鞋袜也是在这时候脱落。

等姚桐斌完全昏迷不醒后,歹徒才啐了一口,大摇大摆的离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来被这一幕吓到的邻居,看到歹徒走后连忙让监督地带袖章的人送姚桐斌去医院抢救,结果遭到了拒绝。

也就是说,姚桐斌本来有生还的可能性,但是就被一句无情地拒绝给扼杀在摇篮里!

听完来龙去脉,本来心情沉痛的彭结清瞬间血液倒流般的悲哀。

她的丈夫,这个名叫姚桐斌的男人,苦了半生的时间,跨越了千万里的距离回到中国,一辈子鞠躬尽瘁不说,生活上也绝对的温柔善良,是何等的不幸,又是何等的残忍,让他落得个被活活打死的结局?

彭结清为丈夫喊冤,一路追查凶手的身份,幸而周恩来当时对这件事十分看重,姚桐斌是由他带回国的,如今姚桐斌突然离世,周恩来心中也是感概万分。

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凶手之一高某很快落网,但是另外一名凶手却迟迟寻不到踪迹,逍遥法外。

对此,彭结清从未想过放弃一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历经11年,彭结清找到目击者以及证人,四处奔波喊冤,另外一位凶手于某才最终落网。

不过,因为时隔久远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这两个凶手最终只被判处了十五年和十二年的有期徒刑!

姚桐斌的不幸遭遇,令人震惊之余也发人深思。

为何这些鞠躬尽瘁的人总是落得这样的结局?为何这些挥洒汗水的实干者总是不被世人熟知?为何这些历经疾苦不忘美好的科学家最终成了籍籍无名的陌生人?

是否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偏差,是否是这个社会的法则出现了问题?

1999年,因为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姚桐斌被追授了两弹一星的功勋章,这是一份迟来的荣耀,也是一份迟来的公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过,虽然姚桐斌惨烈牺牲,是对彭结清以及他们整个家庭无法原谅的悲痛,但是彭结清最终并没有把这份悲愤带到下一辈身上。

所以,在女儿们的教育问题上,彭结清依旧如丈夫姚桐斌之愿,全力支持她们完成学业。

如今,他们的大女儿姚薇明就是一位大学教授。

这件事中,错的不是姚桐斌的文化,或者是姚桐斌的见识,真正错的,应该是那群没有文化与见识的人以及凶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