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圈子里曾流行过一段时间“定时喂养”的方式,大概意思是家长喂小婴儿吃奶,要间隔固定的时间,时间不到就饿一会儿再吃。
其实宝妈的初心是为了孩子好,想让他吃得更健康,但太多例子证实了定时喂养并不利于婴儿身心发育。
后来,宝妈们回归到了按需喂养的方式,可这一次又有很多家长理解错了按需喂养的意思。
宝妈嫌弃孩子“浪费”奶粉
灵灵生娃后选择了奶粉喂养,虽然说家里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得上宝宝,但有时看见奶粉被浪费了还是很心疼。
宝宝刚出生时吃得还不是很多,等到3月左右时奶量增大,灵灵明显感觉家里奶粉开销增加了。与此同时,宝宝似乎养成了浪费奶粉的坏习惯。
一段时间以来宝宝经常哼哼唧唧小声哭泣,灵灵以为宝宝饿了便反复冲奶粉给娃喝。可宝宝每次喝了几口后就把头扭开。
刚冲好的一小瓶奶粉就这样放凉了,宝宝不喝扔掉还舍不得,有好几次都是灵灵喝掉了剩下的奶粉。
长时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玲玲向娘家妈求助。妈妈虽然没有奶粉喂养的经验,但她提出的一个原因让灵灵豁然开朗——也许宝宝并没有饿。
按需喂养不是“按哭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家长要根据宝宝需要进行母乳喂养。灵灵和大多数宝妈走入了同样一个误区,大家都把按需喂养当成了“按哭喂养”。
其实这个观念提出时就是有一定前提要求的,“按需”的本意是指在宝宝饿了时就喂不必等到某个时间,但宝宝饥饿时的信号不一定是哭泣。
家长觉得按需喂养太麻烦了,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诀窍,不知道宝宝究竟什么时候是饿了。按需喂养并不是按宝宝哭泣的次数喂养,无论是奶粉喂养还是母乳妈妈首先要了解宝宝真正饿了的样子。
小婴儿真的饿了,会有哪些表现?
哭泣是宝宝表达饥饿的一种方式,但不代表所有哭声都是饥饿信号,婴儿真的饿了时会有以下几个表现。
▼ 宝宝嘴巴“闲不下来”
当宝宝真的饿了时,嘴巴会和平时有一些不同的动作。他们可能会拉起被角啃来啃去或用力吮吸拳头和手指,凡是他嘴巴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想尝一尝。
如果宝宝有这一表现时,离上一次吃奶已经超过3个小时了,则说明他有了饥饿的感觉。此时家长可做好心理准备,等宝宝啃手后有焦急的表现时就可以尝试喂奶了。
▼ 宝宝把头转向两边做出“寻乳”动作
当小婴儿躺在床上开始有饥饿感时,他会将脸转向两侧张开嘴巴做出想要吃奶的动作。当小婴儿主动做出寻乳动作时,就证明他已经开始有饥饿感了。
家长同样可在耐心等待一会,等宝宝有需求时再喂母乳和奶粉,这样家长不会太慌张,也不会浪费奶粉和母乳,
▼ 宝宝被抱起时的表现不一样
宝宝真的饿了时,被抱起来会急切寻找母乳,同理当奶嘴靠近宝宝嘴巴时,他会着急地咬住奶嘴,这才是真的饿了的表现。
当宝宝被抱起时对吃奶没有急切的反应,说明他有别的需求,而吃奶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饥饿以外也可能是心理需求,家长只有发现宝宝的具体表现,才能照顾好他的身体和心理。按需喂养并不是“按哭喂养”,在宝宝不需要吃奶时频繁喂奶,累坏了家长也“撑坏”了宝宝。
【今日话题】大家在带娃时,是正确的按需喂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