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学生的习惯和行为在老师眼里会被看得特别清楚,也会和家长一样更了解孩子。
很多学生平时看上去特别的认真努力,也听话懂事,可家长发现他们的成绩却没有很好的回报,不禁有些纳闷,为什么努力却没有换回应有的成绩。
不过这些疑惑,在班主任心里有着明确的答案。
因为这几类学生,
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决定了考试分数不会太高
1、努力的方法不得当的学生
不是所有的学习只依靠努力的态度就可以转化成高分的,更应该学会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些学生看上去埋头苦学,每天奋笔疾书做题,也听从老师的安排,但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太明显的长进,这就是学习方式有问题。
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自己不能去整理问题,也不会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去筛检重点知识,这样就算学得再多,也学不到知识的精髓。
2、好高骛远的学生
考试永远是考察基础的内容占绝大多数,所以只要保证平时学习中掌握了必备的知识点,考试成绩就能有70%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并不看重基础知识点,还没掌握好基本知识,就光想着去拔高,去研究难题,想用难题来拉高分数。
殊不知,所有的难题都是在基础知识上的延伸,基础知识都没有学好,延伸的题目更是无从下手了。到时候难题做不出,基础题也因为不重视而得不到分,成绩肯定是不会太高了。
3、应试技巧没有掌握的学生
考试是对平时知识点的考察过程,同时也考验着临场的发挥。没有应试技巧的学生,纵使平时学习能力还不错,考试分数也容易受影响。
像考试过程中答题速度过慢,审题出现偏差,或解题的顺序和方法不对都会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而应试技巧平时应该在测验中充分的锻炼和培,这才能让满脑子的知识储备变成高分。
4、不会阅读的学生
阅读在学习中的作用不同一般。一个很好的阅读能力能帮助你在阅读和审题方面有正确的引导,不至于审错题意,也就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但平时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意识的学生,他们在做题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作文写偏题,数学解题逻辑也会因为审题错误而有差。
学生应如何应对才能提高成绩?
1、平时注重阅读的积累
阅读的作用如此重要,所以在平时学习中,更应该多加强阅读。选择你有兴趣的课外书籍,并一边读一边做出标志。
适当地写读书笔记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方式,在记笔记中增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做好阅读的分析,阅读能力提高了,考试中审题能力也就上升了。
2、制定学习计划
苦读不等于会读,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按照学习计划一步步完成,学会查漏补缺,重点补充自己薄弱的学科,妥善的分配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让学习变得高效有节奏。
3、着重于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基石,所以必须稳定扎实下来,先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并做到融会贯通,把自己在学习上好高骛远的态度彻底改掉。掌握考试技巧和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方能让知识点变灵活。
学习是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应该自己去摸索和培养,只有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才能让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