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引爆话题,教育影视题材透露出了哪些现象?

"

素质教育品类正朝着横向化发展,向同年龄段的美术、音乐、科学等素质方向拓展。

"

来源 | 多知网

作者 | 姚逸婧

近年来,教育类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也很快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说到最近最热的电视剧,自开播以来就以各类话题登上热搜的《小舍得》可谓占据榜首。

该剧主要以小升初为聚焦点,所展示的教育问题深深戳入家长的心,几乎每集播放完后都能引起家长的共鸣和热烈讨论,众多家长直言在剧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

不久前的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以幼升小的教育为题材,同样引发广大家长热议,除了这两部新开播的电视剧,同为教育题材的赵薇新剧《学区房》也开始宣传。此前,《小舍得》作者鲁引弓前两部“小”系列《小别离》与《小欢喜》也取得不俗的收视率。

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剧反映众生相。影视行业的教育题材作品愈加丰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代教育现象的一角,那些被艺术化搬上荧屏的教育现象,究竟是放大焦虑,还是生活常态的反映?

01

且看幼升小,启蒙赛道正火热

在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有这样一幕,幼儿园开放日,小朋友在舞台上表演唱歌、舞蹈、乐器、法语朗诵、魔术…一个小朋友却翻了两个歪歪扭扭的跟头,引得在场的家长哈哈大笑,这一向秉持让孩子自然成长的苏醒夫妇终于开始动摇了。

随着小区对口小学换成新成立的小学,剧中的妈妈们都开始焦虑。该给孩子超前教育还是轻松教育、要不要为了进热门学校换房、要不要为了上特长班投入巨资,这些问题都成为剧中聚焦的矛盾点。

这不免让人联想现实中与之相关的“幼小衔接”。

事实上,每年六、七月份,有不少上幼儿园的孩子在中班结束时都提前“毕业”,进入各种培训机构开始为期一年的“幼小衔接”培训,许多幼儿园都会出现生源流失的情况,幼儿园也会因此提前统计,合并班型进行上课。

从“消失”的幼儿园大班显现的,则是近年来启蒙赛道火热。

可以看到,除了最早的一批启蒙赛道选手,而后也有大批K12教育玩家涌入启蒙赛道,启蒙入口也已早已从单科变成集英语、思维、语文的大平台,很多还在向同年龄段的美术、音乐、科学等素质方向拓展,素质教育品类正朝着横向化发展。

早在2018年,教育部曾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任务包括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

在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

与此前主要整顿线下不同,此次的《指导意见》主要针对线上。如在3月下旬,甚至有“禁止6岁之前的在线教育产品上架。”的传言流出。

而幼小衔接怎么“接”?在《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两个阶段“双向衔接”的任务,即幼儿园为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

在这样的政策信号之下,启蒙赛道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新风向之下,启蒙选手齐改名,去掉“AI课”的概念,并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去培训化”、“素质教育”已成其中关键词。

各家启蒙教育机构相继推出包括编程、写字、美术等课程的多品类素养课程,并试图覆盖更多家庭教育的场景,以此增加用户粘性。

总的来说,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启蒙赛道的政策细则出台,但不难看出,在启蒙赛道的在线培训上,监管也愈趋加严格。

02

为学科教育焦虑,“鸡”自己不如“鸡娃”

“鸡娃”一词大家早已不再陌生,官方解释为一种形容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学习的新说法,多用于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近日热播的《小舍得》则以真实的手法记录中国式的“鸡娃”,作者鲁引弓也正是从两个中产阶级家庭切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剧中的南俪本是一位佛系妈妈,纵使在大环境的升学焦虑下,最初的她依旧注重培养欢欢的素质教育,报的补习班也都是主持、绘画这样的兴趣班,和另一“鸡娃”妈妈田雨岚形成强烈对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南俪老公去学校打听欢欢的成绩,老师让班里没上过补习班的孩子举手,结果屈指可数。见到成绩单与班级现状的欢欢爸爸开始坐不住了。作者鲁引弓也曾透露这个细节来自真实生活,并非杜撰。

故事的发展是,无论出身优渥的富二代家庭,或者是收入丰厚的中产家庭,最后都不得不面对主动鸡娃或被动鸡娃的现实。为了缓解升学压力、赢在起跑线,仅仅是取得补习机构的一个金牌班学位,就需要全家动用一切关系一齐发力,让人直呼疯狂。

为了上学名额,南俪夫妇先是重金购下学区房,但却又遭遇临时政策变动,小升初只看学籍不看户籍,一番盘算之下后,夫妇二人甚至不惜“离婚”,只为让儿子超超能进重点初中。

无独有偶,如果说教育的焦虑在中产阶级是主流,《小舍得》中米桃一家又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剧中的米桃是天赋型学生,班级第一、智商140,妥妥的学霸。但父母在大环境的感染下,一颗望女成凤的心愈加焦灼,害怕因为没有补课耽误孩子,即使是最底层的打工人,想要尽办法凑钱送她进补习班。

在看似荒唐甚至不可理喻的教育现状下,有人说这部剧深刻逼真地描绘了一个内卷的社会;也有人说这部剧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让我们透过屏幕去反思。

在大环境的洪流下,家长一切焦虑,都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在这场大规模的鸡娃军备竞赛里,家长们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剧中的学科培训热再反观现实,学科培训一直是家长们的焦点话题。但在今年,学科培训迎来新一轮的强监管,北京对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复课,而其他地区则在加速合规,从整体趋势来看,对教育行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无疑是利好的。

可以预见,未来,学科培训的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反观当下,素质教育正向在线化及分散化发展,少儿编程、少儿美术、数理思维、大语文及钢琴陪练等大都迎来了线上红利期。但素质教育的在线化由于各类别的在线化难度不同,其在线化进程也各有不同。

03

逃不过的都市魔咒——学区房

此前,当代热剧《小舍得》作者鲁引弓另一作品《小欢喜》也取得不俗的反响,与之不同的是该剧聚焦在高考这一阶段,除了展现三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青春期成长的烦恼,该剧还重点围绕学区房这一教育热点展开了情节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难发现,不管是《虎妈猫爸》中的妈妈毕胜男为了让女儿上重点小学,不惜花重金买破旧的学区房,还是《小欢喜》中宋倩为孩子高考购置多套学区房,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学区房早已是高居不下的热门话题。

选择购置学区房,家长所考虑的除了节约孩子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重点考虑的则是在众多学校的入学政策上,包括北京市在内,都采用的是就近免试入学,也正因为有着明确的街道楼房划分,重点小学划片内的房子便成为二手房市场热炒。

就在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今年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多校划片力度,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要求各区严格执行已经公布的多校划片政策。

这也是北京市首次提出“以多校划片为主”,并对“六年一学位”实施范围扩大 ,此次入学新政为学区房降温,也直接打击了市场上炒作学区房的行为。

同样,在今年3月,上海中考改革中同样释放了与学区房相关的信号,政策刚出台时,“上海中考改革对学区房影响大吗”的话题便冲上微博热搜。

“政策对于郊区、非一流中学而言是利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把原来就在六团中学旁边的人,留在六团中学,防止像六团中学这样学校的周边生源流失。

但‘利好菜中学区房’是个伪命题,虽然名额到校的比例大幅度提升,但是分配到每个中学的名额在1~2个,大多数家长不会为这一两个名额博弈。”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如是分析。

近几年来,学区房几乎已经成为一个都市传说。近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这是对当下一段时间里,学区房炒作的鲜明回应。学区房背后的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另一种体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

04

聚集家庭教育,用镜头呈现亲子关系

不仅是电视剧在逐渐加码教育题材,国内的电影行业在近几年内同样长出了众多教育题材相关作品。

《坏爸爸》《洋妞到我家》《狗十三》《银河补习班》等都不失为相关代表作品,其中的共同点在于,电影用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影视艺术呈现多元亲子关系,为现实家庭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小舍得》中,尤其以田雨岚对儿子教育方式让人深感窒息,一味的追求孩子高分数的最后,孩子精神崩溃之下直呼母亲爱的只不过是考高分的自己;《小欢喜》中宋倩对英子喜爱天文的不理解,对其兴趣爱好的扼杀,以及学习高压之下,英子一度失眠患上抑郁症跳海自杀。在为这一对对亲子关系感到压抑的同时也让家长们开始反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较于“强制型”家长,与孩子平等沟通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平等型”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银河补习班》深度聚焦父子亲情和家庭教育,讲述了马皓文坚持“言传身教”,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的故事。在父亲的启发下,儿子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也成为儿子一生的座右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家庭教育的影像聚焦和多元亲子关系的镜头展现,这些教育题材电影作品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反思,也对亲子成长带来了不少启发。

是“虎爸”“虎妈”式的教育逼迫孩子学习,还是如《小舍得》开头最初南俪所言“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最重要”。这些影视缩影虽不能指点一二,但这些教育痛点,或许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教育未来的方向。

来源:

来源 | 多知网

作者 | 姚逸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