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全民焦虑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因过度“贩卖焦虑”被建议停播?

“鸡娃”式家长被戳中痛点?

严重内卷化下的教育悲剧?

......

现实题材电视剧《小舍得》开播以后,几乎每集剧情都能引发热议。原生家庭、教育公平、亲子关系...... 这些关乎下一代教育的话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广大观众的神经。

01 中国式父母的焦虑

剧中有一角色,每次出现,网友纷纷弹幕刷屏“她来了她来了,她带着焦虑来了!”

她就是田雨岚,一个“望子成龙”的普通妈妈,也是当下典型的焦虑式父母:她坚信“分数定生死”,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孩子要求苛刻。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却仍不满足,将每个空闲时间都塞满补习班,每周唯一放松的足球时光都替换成奥数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本聪明懂事的儿子在田雨岚的逼迫下成了“学习机器”,抗议无果后被迫藏起了自己的对生物和足球的热爱。长期囿于书桌与妈妈的监视之下的他,被“控制”和“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来,性格愈发内向和沉默,最终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田雨岚的教育方式暂且不置可否,但认为成绩好就能完成阶级跃升成为“人上人”的观念才是她问题的根源。

02 “快乐教育”下的孩子后来快乐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截然不同的是,剧中南俪一家选择了“快乐教育”,夫妻俩无论工作多忙都定期陪孩子去游乐场、看电影、做手工...... 他们代表的是那类相信“孩子快乐成长才是最佳教育”的家长:孩子的爱好特长他们全力支持;托各种关系抢到补习班名额只为了孩子高兴;孩子理解能力跟不上,他们就代替孩子去上补习课再回来给孩子讲题,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乐教育”下的孩子活泼开朗,但过度宠爱和保护可能使他们变成“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任何压力。南俪的女儿无法耐着性子学习、自己成绩没提高还哭喊着责怪爸爸而不自我反思...... 习惯有人遮挡风雨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在现实世界里总比别人摔得更疼。当观众被动不动就崩溃大哭的孩子搅得心烦意乱时,看似完美的“快乐教育”,其弊端也随之浮出水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教育困境下谁是赢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高知的父母都会在教育上手足无措,再平凡的家庭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小舍得》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关注,正是因为它的剧情是当下社会家长焦虑和教育困境最真实的缩影。

“4岁孩子有1500的英语词汇量,在美国是足够的,但在海淀远远不够。”这听起来有些荒唐,但现实中真的存在,而带着孩子扎帐篷上课、为了一个补习班名额动用所有人脉更是许多家庭的常态。正如剧中南俪的先生夏君山所说,本来大家看电影看得好好的,电影院前排的观众突然站起来,后排的为了观影也不得不跟着站起来,结果大家付出了更高成本但是观影体验更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内卷化”就是这样出现的:当一位家长在一年级就给孩子报了辅导班最后考上好学校,便有人开始效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其他家长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但第一名只有一个,名校的录取也不会比从前多。在教育这条路上的“抢跑”所换来的短暂“甜头”,到最后反倒让整个社会一起焦虑。

04 总要有人先坐下

正如《小舍得》原作者所言,教育是永恒且贯穿一生的,它应该是进行时,让我们更从容面对生活。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所扮演的角色将影响他们一生。当大家陷入“内卷”僵局,就要有人率先坐下,勇于坐下,遵从教育规律,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剧中一所学校的校长提出“七分学习法”,即用七分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三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玩的时候尽兴,学习的时候才会尽力。“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一生都热爱生活。” 这句话打动了无数观众,弹幕大呼“这就是理想中的学校!”。

那么,理想的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呢?新哲教育认为,要尊重他们的天性,孩子想做什么,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没有一个孩子是“标配”的物件,他们更不该是流水线作业的“统一模板”,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因人而异的“私人订制”。在十年的培养实践中,新哲独创的“个性化全人培养”双金字塔体系,从学术能力、个性化能力、领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维度,挖掘学生潜力,塑造学生完整人格,让他们拥有不断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而新哲的家长愿意和学校一起,家校同心,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新哲优秀毕业生廖同学当初决定走出国路线时,全家上阵,出谋划策,但无论择校还是人生规划,廖爸爸和廖妈妈始终把决策权交给孩子,给予他充分尊重。廖妈妈说:“将决策权交给孩子,家长只做资讯收集者,信息提供者。” 进入新哲后,学校老师发现廖同学身上优秀的理工科天赋,科创中心彭主任指导他参加国际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升学指导老师Yuky则根据廖同学的个性化发展为他制定独一无二的申请计划。凭借出色的学术成绩和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能力,他最终如愿进入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程专业。

《小舍得》的背后,是有“舍”才有“得”,不是父母教孩子如何抉择,而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应学会如何取舍:

舍下想快速“见效”的浮躁与焦虑,才能得到孩子茁壮成长绽放自我的灿烂;

舍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才能得到孩子敢于应对未来的勇气和竞争力;

舍下对阶级跃升的渴望,才能得到孩子在最适合自己道路上走得更远。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