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西方快乐教育背后的真相和阴谋是什么?看完绝对刷新你的认知!》很受欢迎,快乐教育的核心“教育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快乐的”引起很多人的认同,说明我的读者群体素质很高啊!
留言中有读者问到发达国家阶层固化的问题,这也是这几年喜欢贩卖焦虑的一些自媒体不断渲染的话题,那我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阶层固化吧。
1. 为什么会阶层固化?
大家要有一个常识,那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会渐趋减小。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是由“看不见的手”推动的。
为什么咱们国家六七十年代的人很少谈论社会分层,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社会总体财富体量小,有钱人少,人与人之间差距不太大,心态趋于平和。
随着GDP的上升,社会总体财富的疯狂增长,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变得尤为明显,社会也就开始自然分层了。
自由市场会形成一个“自我强化机制”,通过代际传承效应让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财富不断向头部聚集,贫富差距加剧。
我带大家看下美国的数据,右图显示从1983年到2016年,美国上层的收入占比从60%增加到79%,中产阶级从32%降为17%,底层从7%降为4%。
从收入数字来看(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上层的收入增加了2.5倍,中产阶级与2001年相比反而有下降,穷人现在的收入还不如1983年。
总体趋势是:上层收入增长最快,中产阶级缩水,底层越来越穷。
听起来是不是很扎心?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现在撕裂得如此厉害,那么多底层人口把票投给了川普,因为顶层富人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中受益最多,而底层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还越混越不如以前。
一场疫情导致美国几百万人失业,然而上个月《福布斯》公布的一年一度富豪榜称,这是创记录的一年,十亿美元级超豪的财富激增了5万亿美元,新上榜超豪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
所有人的财富都在暴涨
不管是疫情还是经济大萧条,都不耽误富人赚钱,股市跌了还可以抄底和做空。只要手里有资本,躺赚不是梦。
在德国纪录片《不平等:财富如何变成权力》中,亿万富豪Christoph Gröner说:
“我根本没有办法把钱花掉,我把一百万欧元扔出窗外,过一段时间它们又会自己回来。我买房,房子涨价,买豪车,豪车涨价,买金子,金子涨价,买股票,股票涨,花钱并不会让我的钱变少。”
他这话听起来非常拉仇恨,但却是ugly truth,上层靠资本赚钱,中产和穷人才靠劳动。
发达国家因为经历了比我们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和繁荣,社会分层比我们明显是自然结果。财富和资源的“自我强化机制”提高了阶层流动的难度,阶层也就逐渐趋于稳定了。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经济发达了,福利和底层人口的收入就能自动跟上来,单靠市场调节是不可能实现这两样的。
底层想要从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中分到蛋糕,提高阶层流动性,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把中上层的财富转移支付给下层,比如各种农业补贴等政策,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转移支付这事靠资本家发善心捐款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影响面积也非常小,只有靠国家主导通过政策倾斜和征税、福利来实现。
咱们国家搞扶贫,正是这个道理。底层穷人陷在贫穷的陷阱里,没有人拉一把,单靠自己真的很难爬出来(不是没有,是难度相当大,需要绝顶聪明的脑袋+非人的毅力+极佳的运气)。
2. 发达国家的阶层上升通道关闭了吗?
当然,发达国家的阶层固化只是指阶层流动性很小,并不代表上升通道就完全关闭了。
有很多人喜欢拿“高考”举例说它是中国现有最公平的阶层上升通道,这点我不否认。
但高考并不是中国独有。在德国,高考也同样是实现阶层跃迁的公平通道,而且这条通道走起来还挺容易的。
德国大学录取是完全看分数的,高考成绩好就能上好大学。不像美国,还要搞什么推荐信、社会活动和运动乐器等加分项。
德国人之所以不像美国人那样搞花式录取标准,就是因为德国人认为推荐信、社会活动、运动和乐器这些玩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拼家庭背景和资源的。
富有的父母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轻松给孩子安排耀眼的实习机会和重量级推荐人,击剑皮划艇乐器这些“爱好”也都需要砸钱才学得出来...
在这种录取标准下,家里没钱没资源的孩子很难与资源雄厚家庭的孩子竞争,无疑会加剧阶层固化。
德国人比美国人更加看重社会平等的价值观,所以德国人不搞这套。在德国,只要你脑子好,会读书,高考达到大学专业要求的分数线,完全可以仅凭分数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当然,最终申请大学的成绩是高考成绩与高中最后两年平时成绩的结合,不存在一考定终身,平时也得努力学
我家的保洁阿姨从土耳其移民到德国20多年,因为德语一直很差也没什么专业技能,只能给人做保洁,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底层。
但她的两个女儿读书都很厉害,小学毕业分流后都进入了Gymnasium公立文理高中(最高等级的中学),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大学,一个学教育学,一个学心理学,将来毕业出来是妥妥的中产。
德国的教育制度是普惠性的,公立教育普遍质量高,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小(防杠说明:说差距小是拿德国与其他贫富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比,如与英美比较,相对来说,德国教育资源分配更公平,我并没有说德国的学校之间没有任何差距)。
除了校内教育,德国校外的配套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便宜:
书太贵买不起?德国政府办了大量藏书丰富且免费的图书馆,想借多少本就借多少本。如果想看的书图书馆没有,还可以要求图书馆采购,采购来了会通知你去取书。
外来移民德语太差在学校跟不上?学校会在放学后的时间开设免费德语辅导班,为需要额外补德语的孩子提供帮助。
每个人都必须在学校学游泳,有很多物美价廉的早教班、兴趣班和运动俱乐部,学乐器可以去公立音乐学校,价格也不贵,培养兴趣爱好不是奢侈。
游乐场太贵去不起?不存在的。德国遍地都是免费的游乐场,质量还很好,还有人定期维护,用旧了会换新。哪怕是最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童年快乐。
公立游泳池一年四季对公众开放(疫情期间除外),除了正经游泳的池子,还有婴儿池、儿童池、按摩池、户外池、滑滑梯设施等等丰富多样的功能池,收费不仅低廉,对一米以下儿童还全免费,对学生也有优惠价。
而且,像心理咨询、语言矫治、运动矫治、牙齿矫正、看病吃药这些在德国对儿童都是全免费的,并非富人专属。
在这么多配套资源的加持下,来自贫困家庭的德国孩子凭高考分数实现阶层跃迁并不是什么难事,高考和大学对擅长学术学习的人是一直敞开的。
而且,德国大学绝大多数都是公立的,但凡大家听说过的德国一流大学,清一色都是公立大学(这点和中国一样),学费全免。
在德国,教育是公共服务,不是产业。
若是付不起生活费的话,可以向政府申请0利率助学金贷款,工作后再还,因此也不存在家里没钱而放弃上大学。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为了吹德国有多么好,而是想说明,虽然德国的阶级固化程度很高,但上升通道并没有关闭。
事实上,从托儿所到博士的优质免费公立教育(幼托对中高收入不是全免费,但对低收入家庭是),到丰富便宜的配套社会资源,这一系列政策设计,都是为了尽量弱化家庭财富对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影响,增进社会公平,提高阶层流动性。
其实高考最多只能算是选拔标准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资源平均分配的高质量公立教育和大众能够支付得起的校外配套资源,这是过程公平。
过程公平才是真公平,没有过程公平,大谈选拔公平意义不大。
就像打游戏时,一个人一出场就花钱买了顶级装备,另一个人买不起装备只能靠自己升级打怪慢慢积攒装备。
两个人PK,表面上看是公平竞争,但后者若是打输了,你不能光怪他实力不行、不够努力,而故意忽略前者花钱买来的装备所发挥的作用。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德国教育资源这么丰富又便宜,通往中产的大门是敞开的,为什么仍然有28%的人处在底层?
德国中产的比例为64%,下层+底层占28%
这是因为,阻碍阶层跨越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受到思维方式和眼界的制约。
政府提供的资源可以弱化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但阻挡不了思维方式差异上的影响。
虽然有免费的图书馆,但不知道带孩子去,也不在家里给孩子读绘本;
虽然有便宜的早教班、兴趣班可上,但觉得上这些没啥用懒得报名;
虽然孩子的分数够上大学,但还是觉得早点开始工作赚钱更好;
虽然有助学金可以申请,但是不知道怎么申请...
有资源却不懂得如何利用,观念限制行动,阻碍了德国底层向中产的跃迁。
3. 从中产向上层的跃迁通道还有吗?
咱们中国人对高考改变命运这一点体会特别深,从农村考到大学,留在城市做白领工作,买房落户。
其实这里面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高考,最重要的还有这几十年来伴随我们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发生的经济奇迹让我国社会财富总量暴増,城市里涌现出大量高薪白领工作岗位,大学文凭有了用武之地,这才让大家感觉到命运的改变。
但这说的主要是从底层到中产的跃迁,若想继续跃迁到上层,实现“造福神话”,就只有极少数的佼佼者能做到了。
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造福神话”,跟经济的野蛮生长有很大关系,管理宽松、法律不够完善都为个人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给了强人极大的发挥空间。
欧美与之对应的经济野蛮生长期是大航海和殖民地时期,以及前两次工业革命,造就了一批帝国的崛起和old money老钱家庭。
我国虽然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发财机会,但是完美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也赶上了,欧洲反应迟钝,跟福利制度有关,大家感兴趣可以另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诞生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等世界一流的国际大公司,尤其是5G和移动互联网方面,我国更是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不过,大家不要以为这些“科技新贵”都是靠白手起家的,阶层优势一直都在。只不过他们大都喜欢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谁愿意承认是靠家庭背景呢?
阿里巴巴马云
马云父亲马来法,是我国曲艺界堪称元老级人物,担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曲协主席这个位子在浙江省文化界举足轻重,长期有着很广的政商关系。退休后,还被聘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
万科王石
王石父亲王辉,是大别山老红军,母亲是1945年参加革命的东北锡伯人。解放后,父亲官居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母亲是郑州火车站副站长。 王石前岳父王宁,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广东省政法委主任、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省顾委主任。
联想柳传志
柳传志父亲柳谷书,解放前是上海金融系统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曾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筹建工作,后来在中侨委、贸促会等部门任职,退休后被贸促会派任驻香港公司的负责人。 他父亲还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创始人,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举足轻重。
华为任正非
任正非父亲任木生,1934年毕业于北平民大经济系,创办镇宁民族中学,曾任多所学校的校长,退休前为都匀市政协副主席。 前岳父孟东波曾经担任过四川省副省长,而他的领导杨超则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秘书。
万达王健林
王健林父亲王义全,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四川省林业学校(现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老婆林宁父亲林连章,于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腾讯马化腾
马化腾父亲马陈术,是深圳市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
而且他父亲是潮汕人,与李嘉诚是乡党,俩人私交甚好。美团王兴
王兴父亲王苗,曾投资6亿创立了当地最大的水泥公司,公司年产值在10亿左右,是福建当地知名的水泥业大佬。
看出来了吗?其实这些“新贵”本来就出生于中上层家庭,不可否认他们能取得巨大成就跟自身能力有关系。但出生家庭的影响,不管是人脉关系还是经济靠山的作用,都不可忽略——这就是阶层优势,也解释了为什么上层的财富占比越来越高。
不过大家不要悲观,草根出身的也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能跻身顶层。
小米雷军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
360周鸿祎的父母是测绘技术员;百度李彦宏的父亲是锅炉工,母亲是制革厂的工人;
京东刘强东父母都是农民(据说祖辈做过货船生意)。
不过除了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他们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上对了车,再加上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跃迁速度能超过普通人几代人的努力。
没错,科技革新对普通人来说是一次最好的重新洗牌机会。要知道,在以前,得靠革命和战争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
但是现在,每一次科技革新都会造就一批财富新贵。美国硅谷那些人就是享受到了科技红利,还有Youtube、Instagram的出现,也孕育了无数草根网红富翁。
因此,在德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过了GDP暴增的阶段,法律也非常完善,想靠经济野蛮生长、污染环境、钻法律漏洞实现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在科技革新中抓住洗牌机会,通过创业跃升到上层的机会仍然是源源不断的。尤其是现在,科技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也意味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洗牌,错过了这个红利,还有下一个红利。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这对普通人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国内阶层分化了三十年,中产阶层体量仍然相对较小,离阶级固化还早着呢。我们仍处于经济转型期,由国家推动的产业升级意味着技术革新,有革新就会随之创造大量新工作,也就意味着新的跃迁机会。
武装好自己的头脑,保持与时俱进,每一次变化都是契机。
原创不易,喜欢今天这篇的话,请点个“赞”和“在看”鼓励我一下吧,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