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还记得“家长退群事件”吗?
在当时,这事曾一度闹上了央视,还得了个“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的短评,而一些其他的权威媒体,也相继发表了相近的观点。
一时间,让不少常年在家“渡劫”的家长们大呼过瘾,纷纷把“专业”打在了公屏上。
说实话,在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心里也是挺舒坦的。
毕竟不用给娃批改作业,是真的在字面意思上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可不想孩子还没送进大学,自己就先“光荣”掉了。
但是转念一想,你就会发现事情可能也不见得就是“家长的胜利”那么简单。
“缺位”后何如去“归位”?
“让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这话确实没错。
毕竟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应该是没人在学生时代遇见过家长批改作业的事。
但是如果你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看的话,也未必就一定会让批改作业占据自己的课余时间。
因为作业怎么布置,布置多少,都是由老师自己来安排。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不布置作业,在如今你也说不好这究竟是不负责任,还是在积极响应减负的号召。
所以,我们很难去在这样的“胜利”下,去对学习效果和家长负担做出理想的权衡。
也未必会在“缺位”被指出后,让事情得到合理的归位。
这不是在恶意揣度老师,而是职业环境的变化,也让他们经常不堪其扰。
批改作业归位前,请先让教师归位
在过去,教学岗位的老师通常只需要上好课,带好学生就行。
对于老师的评价标准,也基本都是跟着教学成绩走。
所以那时的老师,没有填不完的表,没有开不完的会,没有“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心得体会要写。
就连精品课,可能一年都匀不到一节。
但是现在的老师,就没那么轻松了。
在减负的号召下,虽然教学任务是轻了,但是教研任务却重了。
拍微课录演讲,书香校园英语角,教学思路要更新,职称评审要准备。
有的时候,老师都会调侃自己那是“上班的时候抽空去上个课”。
所以,教学岗位被赋予太多的非教学任务,这恐怕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家长没轻松,老师变佛系
其实抛开“家长退群”的事来看,这些年,佛系的老师其实一直都在变多。
但这未必只是老师单方面的原因。
因为教育新理念遍地开花,教育新思路满地发芽,全世界都在教老师应该怎么“做人”,但老师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却只有人想赶紧息事宁人。
这又何苦去为了字面意思上“别人家的孩子”,去影响自己的工作呢。
而且,教师职称也常年都是一座压在心里的大山。
和过去职称与教学成绩有着“强关联”不同,现在的职称评审,考察的范围更“全面”,需要做的准备更多。
但是比例是固定的,那么在基数增大的同时,意味着中位教师的竞争更加激烈。
连续多年评不上高级的,不是哪所学校都有不少吗。
所以,惩戒权不容易界定,那我就不打不骂了好不好;教师职称不好评,那我就不评了行不行。
但这真的是好事吗?未必。
老师变得越来越佛系,上课上得“大彻大悟”的。
就像是“让家长批改作业”这件事,就是因为过度佛系而产生的一个现象,一个方面。
那么家长即便是赢了这场批改作业的“对线”,又赢得了孩子的未来吗?
显然不会。
因为为了高考这个必经的结果,家长只能在无奈之下,转投成本更高的课外教育。
这样的话,除了多付出时间、多付出精力,还让自己背上了更沉重的经济压力,让学生面对着更繁重的课业负担。
所以与其说这件事是谁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两败俱伤。
写在最后
从虐娃好队友,到面和心不和。
家长和老师的信任危机,实际上并不是哪一方变了,而是舆论环境变了。
在过度强调创新的论调下,老师的权威被打击了;在个别害群之马的反例下,老师的形象被损坏了。
在多轮减负的冲击下,家长的情绪更焦虑了;在教育新理念的喧嚣中,家长的目标更模糊了。
所以在本质上,这并不是老师和家长的对立,而是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要解决这样的怪象,或许还是要先让老师真正地回到教学岗位。
而当个别校闹无端生事时,学校也要敢于维护。
如果老师还能像过去一样,没有经济的负担,没有思想的包袱的话,那么我想曾经那种“家校共教”的良性局面,依然有望回归。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