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我教她逆天,她教我认命”,北大教授吐槽女儿不如自己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转自:墨香学术

编者按:这篇文章跟前天发表的“芝大教授:博士培养正沦为‘庞氏骗局’”结合起来读,似乎有点意思。——翻译教学与研究

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学渣

近日,北大教授丁延庆“现身说法”,吐槽女儿不如己,击中不少城市家庭的教育焦虑。

视频中,这位从小被誉为“神童”,6岁能背新华字典,北大本硕士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的丁教授,坦言“女儿学习跟不上,焦虑到睡不着觉”,最终苦笑认命,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天道”。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她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身处国内教育金字塔尖的清北父母一代,在吐槽孩子这件事上“殊途同归”,意外吗?其实,这戳中的正是当代教育痛点。

这几年,教育焦虑甚嚣尘上,中招最深的莫过城市中产家庭。

深陷内卷教育和鸡娃大战,举全家之力,将资源和关注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学业表现的不如人意,都成为压垮学霸家长的情绪稻草。

如果说,过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只是为人父母的天性,当今一代,生娃而不“鸡娃”就是糟糕的家长,鸡娃时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就是高知父母的常态。

热播剧《小舍得》更是借演员之口,道出全民教育焦虑,“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扰在于,将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我们毕业的那些院校。孩子长大后,收入不如我们,职位也没有我们高,这或许是我们必须学着接受的事实。”

表面上看,社会竞争的加剧,上升通道的堰塞,不拼命努力怎么实现出人头地,是学霸父母们的口头禅。拼尽全力,才能留在原地,躺平等于阶层下滑,是城市父母藏在心底的恐惧。

实际上,这份担心,既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生理规律,也无视了智商或许不遗传,但焦虑一定传导的心理规律。

单纯从智商来看,人脑的复杂,不亚于宇宙,人类的智商呈现正态分布,智商并不总是代际传递。

人群中,只有2.3%的人智商超过130,天才儿童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社会,从蒙昧无知的史前时代进化到登上火星的科技现代。

微小的萤火虫,也能发光发热,小人物也能有大创造。单以智商论英雄,实在没必要。

古人都懂得,一代英雄三代痴,还是虎父无犬子,都要看天赋和机遇,难道今人还要揠苗助长,逼子成才?

说到底,不少985、211毕业,出身海归常青藤的父母一代,之所以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还是因为他们只将教育视为“复制粘贴”的工具,把孩子当成小树,栽进成功学的花盆里,一旦长势不合预期,就气急败坏,发出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哀叹。

再者说,学霸父母也可能忽略了,动辄拿智力优势碾压,辅导作业时降维打击,在父母精英阴影下成长的孩子,总是被比较,很少被肯定,难免失去青出于蓝的动力。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没有成为更好的一代,那繁衍后代还有什么意义呢?

时代进步,人不是发展的工具,是社会存在的意义。更好的一代,不是后浪打翻前浪,深陷内卷的对立,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不忘蓝图和梦想,拥有热爱生活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