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舍得》聚焦了中国“小升初”众生相,从一开始就持续不断地轰击着观众的神经防线,有关“教育内卷”、“读书焦虑”、“鸡娃”、“牛娃”的话题屡被热议。
剧情围绕三个不同的家庭在孩子面临“小升初”阶段的教育问题展开,剧中夏欢欢、颜子悠、米桃三个孩子出场的时候,都顶着“牛娃”的光环:夏欢欢多才多艺,在唱歌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还擅长主持和画画;颜子悠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名,各种奖杯奖牌摆满了家中的大柜子;米桃出身于贫困家庭,但自律好学,拥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用自己的成绩,在学校里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认可。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这3个“牛娃”相继开始出现问题,走向难以控制的局面:颜子悠在母亲田雨岚的步步紧逼下,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但在家长会上公开控诉“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而且在竞赛考试现场撕毁试卷,掀翻桌子,甚至还幻想出了一个叫“大龙”的孩子;夏欢欢成绩一路下滑,多次在班级考试垫底,还故意欺负、孤立米桃,甚至离家出走;就连“最省心”的米桃,也变得郁郁寡欢(原著中米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得不休学,被父母送回老家休养,天才少女就此陨落。),甚至质问父母:为什么别人不需要懂事,就我要永远懂事,为什么你们要欠人家那么多人情... ...
这些“好好的”孩子,一个个都出了岔子,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虽然这3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家长把关注的重点都聚焦在了孩子的“成绩”上面。事实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来说,抓好这3件事,远比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
第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剧中第一个“出岔子”的孩子是夏欢欢。夏欢欢的家长最开始奉行“素质教育”,对欢欢的学习成绩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欢欢五年级了,数学考了45分,班级倒数第一,并且后面连续几次,考试成绩在班里都是垫底的,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在学习上出了状况。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家长就发现了夏欢欢的学习习惯严重有问题:该写作业了,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各种借口,拖拉磨蹭;家长不盯着的时候,不是在掰橡皮,就是在看漫画书,就是不学习;嫌老师讲课进度太快,跟不上,爸爸亲自辅导,却连作业都能“忘了”写,还要怪“爸爸的辅导根本就没用”... ...自己学习差,还不让人说,还要推卸责任,全剧最“作”,非她莫属。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学习起来更轻松,事半功倍。孩子有成就感,学习劲头更足,孩子的学习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
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日本科学家研究显示:小学三年级前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教育,养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能力增强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第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面,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名师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在《小舍得》这部电视剧中,田雨岚就是这种家长的代表,她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儿子颜子悠从一年级开始,就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竞赛。在田雨岚眼里,儿子的学习成绩俨然成了她充面子的工具,至于孩子的尊严和处境,她从未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过。直到颜子悠在考场撕毁试卷,出现幻觉、发疯,田雨岚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够勇敢面对风雨、困难、挑战与挫折,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这是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指出:人格决定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可以让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大大地提高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说明健全的人格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家长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上。
第三,注重孩子的品德启蒙。
在《小舍得》这部剧中,米桃是各位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学习成绩优异,乖巧懂事,为人善良又真诚。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孩子,不但当众推倒了欢欢,还质问父母“为什么你们就这么没用”,然后被母亲说“不懂事”,被父亲骂是“白眼狼”。
其实,米桃做出这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是因为她被欢欢欺负了,而她的父母却没有站在她这一边,一味地要求她“懂事”、“忍让”,从而做出的应激反应。
这件事当然主要“错”在欢欢身上。南俪总是喜欢拿欢欢和米桃比,还总是“踩一捧一”,贬低欢欢的同时疯狂夸赞米桃。经过了南俪长时间的“米桃比你优秀”的“洗脑”,欢欢对米桃的感情和态度发生了变化。欢欢出于嫉妒的心理,开始疏离米桃,甚至是联合同学一起孤立米桃,欺负米桃。
嫉妒、欺负同学,遇事就哭,推卸责任... ...欢欢的行为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相互谦让、要直面挫折、勇于承担责任之类的良好品德是相背离的,这也暴露了南俪夫妇的在孩子的“品德教育”这方面是有严重缺失的。
受欺负的米桃回到家就跟父母哭诉,原本是想让父母给自己撑腰做主,没想到却被骂了一顿。父母希望孩子懂得谦让,这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不辨是非,总是把错归结为孩子不懂事,这会对米桃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这时候,米桃也出现了轻微的“心理失调”,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反思。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个体性格、智力和身体结构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还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作为启蒙教育,对塑造学生性格、观念、理想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品德启蒙”也一定要重视起来。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正确的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终生受益。
“中国的教育,在小学;孩子的未来,在小学。”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很多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会在这一时期形成,并且会对以后的人生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此,注重对这一时期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小学阶段这个有效的教育时期内,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培养,那么很有可能会偏离健康的成长轨道,并且由此而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