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后,更准确地说,是93年出生。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整个学习生涯依次经历农村,乡镇,县城。在十三年的寒窗苦读中,最终我考入西安本地的一所211大学。
2016年大学毕业后,几经辗转,我最终成了一名培训机构老师。我还记得,当年报考志愿时,我爷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看好,他以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当老师太清贫了,挣不下钱。
现在成为一名老师后,我发现当老师并没有我爷说的那么清贫,对比同龄人收入,教师行业收入还是相当可以的。
当然,教师收入提升也是随着教育培训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水涨船高。现在家长们对娃的教育特别重视,远大于当年我爸老挂在嘴边的“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我觉得我爸当年也就是嘴上说说,聊表他的决心,今天的家长,真金白银地给孩子身上砸钱。看到孩子们的课外培训班花费,小学人均补4门课,一年花费不低于3万,真跟吞金兽一样。还有一些家长甚至用信用卡,花呗来买课。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投入,让我佩服和感动,也有很多感慨。
不禁想起我13年的学习生涯,在这13年里,一路经历农村,乡镇,初中,我对补课这个词无甚感觉。
1
我是在村里小学就读的。当时我们一个班40多人,没有一个人在外面补课的,当然当时没有补课环境,我们平时的练习,我隐约记得是在镇上书店买的一本叫双色的册子,再有就是老师或者班干部经常会在黑板上抄题,我们学生跟着在作业本上抄,整个小学阶段,周末完全是属于自己的,直到小学毕业,我才感到有一点补课的意思。
2005年我小学毕业,放暑假后,有3个附近村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在我们隔壁村租了小学的教室,然后在附近几个村宣传招生。那会没有宣传单,他们是在大红纸上用毛笔字写的招生宣传,贴在村里显眼位置村委会、商店还有庙外的墙上。了解到谁家有适合的孩子,他们前去上门做宣传。
那3个大学生,他们分别代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句在村里非常盛行,绝不会有人给孩子补语文。很多家长觉得语文就是背出来的,没啥学的。
我当时报了初一预科大班课,一个班20个人,收费只有60元,补两门,补数学和英语,补3个礼拜。当时物价水平是半碗凉皮0.5元,一碗凉皮1元(今天已经不卖半碗了,份量也减少了),今天已经涨到4元一碗。
那是我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补课,很轻松,也很欢乐。
2
镇上的苏坊中学,曾经也是辉煌过的,曾多年位居全县前列,也吸引过其他乡镇乃至县城的生源过来。
凭着暑假补课的积累,我进入初一后,适应很快。
暑假学的音标可以拿来帮我记单词。别人记单词,比如记苹果apple,会a,p,p,l,e,a,p,p,l,e这样一个个背字母,我会把音标和字母放在一起记忆,这样记得又快又准。晨读的时候,英语老师围着教室里转,发现我这样背单词,对我一下来了兴趣,专门和我聊了几句,并表扬了我。自此,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增,一直到高考,英语都是我的强势科目。
学习生涯的第二次补课,就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还有一年就中考了。
那次补课是在镇上,在一个叫猪市的地方(村镇集会上交易牲口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合适上课的院子。补课老师是我们初中的3个名师,强强联合打造的补课班,当时去补课的学生很多。
补课的科目依然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一个班招了30多人,招了3个班,这3个老师轮换着上,一个学生收费100元。
我现在还记得一个魏姓老师,他既能教物理,又能教化学,他讲课就一口陕西方言上课,课上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谚语。在讲分子运动时,他就用手在鼻子轻轻扇着,“哎,香滴很,那是谁lan肉呢,cuan香cuan香的”同学们听到这亲切又熟悉的场景,不由呵呵笑起来,接着他再来一句,“这就是分子运动”。有些学得不好上课还爱接老师话的同学,经常会被他训,“卖馍不拿刀——干bei”。
那个年代,在乡镇暑假开这种补课班很常见,也有不少学校老师在暑假补课,但一直也没听说会有教育局来查来杜绝,更不会出现说有家长来举报校内老师补课。因为那个时候,确实家长们有这样的需求。孩子们放暑假了,家长还得忙,总不能一天把孩子时时刻刻拴在家里,孩子去外面补课,一方面是有个去处,不至于胡跑瞎玩乃至出现安全事故,再一个也能多学点知识,提升一下成绩。
暑假在外面补课的老师,不存在说校内不教校外教,因为那个年代的老师都非常有荣誉感,他们看重的是自己带的班级孩子成绩靠前,因为一个年级12个班,一个老师带2个班,一个年级单科有6个老师,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老师们会评比,成绩垫底那脸上很难看,也会被学生们笑话。所以在校内课堂上,老师们也都是毫无保留传授。
3
高中,就在县城上学了,距离我家40里路,每次要坐班车+公交,历时1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
高中三年,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校外一次课都没补过。
我们高中有一大半是农村过来的学生,大家住宿在学校或者租在附近的村子,基本两周回一次家,每次回家拿些换洗的衣物和吃的。
高一高二,我们基本周末两天都是休息的,到高三的时候,周日还能休息一天,我们的时间无论是对比当时的其他高中还是现在的高中,我都觉得我们的时间要宽裕得多,自由得多,但即便有这么多空闲,我们绝大多数人确实在校外一天课都没补过。当然,这主要是家庭经济的原因,再一个是家长意识的原因,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先天和后天不足,我们的学习生涯基本都是靠自己看书做题,用得最多的就是王后雄的教材全解,这几乎是高中生人人必备的一本学习宝典。
在2011年的高考中,我们班那些农村过来的孩子,绝大多数最后都考上了二本以上的大学。这个成绩,在当时从一所高中一个县城视野的角度来看,确实不错,二本上线率近乎100%了。
1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层出不穷的变化。如今满大街的大学生,大家不在稀罕你是个大学生了,如果是研究生,大家可能会多看你一眼。如今,相当比例的人衣着光鲜或者不光鲜,一月拿着四千左右的工资,工作那么辛苦,让人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如今我成为老师,面对小小年纪的学生,他们周内晚上经常写完作业10点多,周末大多数孩子只有一天休息,家长们真金白银不遗余力给孩子们补课。多年以后,孩子们的未来会怎么样?这个社会的轨迹又会如何变化?
作者 | 青云 |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