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8大藤校争抢,引起全社会轰动!高成就孩子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养育秘诀?

上周末我和朋友一起带娃出去玩,画风自然是孩子们玩,我们聊孩子。结果朋友一张口就是焦虑。

她说身边有很多家庭简直就是分分钟都在鸡娃,每天朋友圈不是拿了什么奖,就是参加了什么比赛,每每看到别人家孩子在上课外班、刷外语、练乐器,不停的学学学的时候,就不免担忧:“我的孩子是不是会输在起跑线上?”

但又有很多时候,看到身边的孩子在释放天性,有很多创意和想法时,又不免疑惑:“我是不是给孩子安排得太多,限制得太多,以至于他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得不承认,作为父母,谁都难免焦虑。我们总是在鸡娃还是佛系之间徘徊。我们总是想寻找一个答案,一个能够给我们指明方向的答案,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但我发现,并没有。无论哪种方式都有成功的也都有失败的,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美国少年马丁和夸西都曾拿下常春藤联盟8所名校的全部offer: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还收到了斯坦福、MIT的录取通知书。

最终马丁入读了斯坦福,夸西选择了耶鲁。

对很多孩子而言,别说同时被8所录取,就是被1所录取都够美上天的了。无疑,马丁和夸西是超级学霸了!连CNN这样的主流媒体都争相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轰动。

然而,看完他们的故事才发现,这两个超级学霸竟然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接受着大相径庭的家庭教育。

大相径庭的家庭教育

土生土长的美国男孩马丁,有着相对优渥的家境。父亲是筹款人、母亲是护士,而马丁则从小就聪明伶俐、兴趣爱好广泛。

他的妈妈克丽丝说,马丁是个“好奇宝宝”,从小就喜欢鼓捣各种摆件,追问自然现象的成因。每当这个时候,她和丈夫都会耐心解释,并为马丁提供自发探索的机会。

“如果他们在做一些积极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应该‘靠后坐’,允许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马丁的父母是典型的放养式教育,无论是对马丁,还是对他的两个妹妹,都从来不过问成绩或排名,而是放手让他们追寻自己想做的事,仅在必要时提供支持。

克丽丝认为,让孩子学会独立与自我激励非常重要。没错,这种能力不只让马丁的大学生活受益,更能对他的一生都带来帮助。这也正是马丁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成就的真正动因。

马丁不仅学习成绩全A、标化考试接近满分,拉小提琴、进合唱团等兴趣爱好也发展的非常好,拿大奖,得荣誉,还曾在多个社团担任职务……堪称全能型选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尚在学习期间就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北达科他州长大的他,把平衡经济与环保作为了毕生事业的追求,并愿意为之努力和奋斗。

有成绩、有理想、有志向,马丁不愧是被8所藤校同时录取的人才。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他却说是父母给予的“自由的灵魂”,成就了他如今的一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被8所藤校录取和争抢的人才,还有夸西,但他给出的答案却与马丁大相径庭。他说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父母的高压严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夸西来自非裔移民家庭,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从事的是护理相关的工作。

夸西和他妹妹的学习成绩几乎都是满分,因为他们的父亲埃比尼泽不能容忍他们的任何一科成绩低于95。

“我对孩子说,从95分到100分,这才是你该有的目标,这应该是你修的所有课程的分数区间。只要你保持专注,你一定可以做到。”

这跟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轻时,埃比尼泽和妻子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美国,并扎根这里,为下一代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但种族的问题始终存在,“黑人就是懒鬼和学渣”“黑人智商低”等嘲讽、鄙视始终环绕在他身边。

他不甘心更不服气,于是,他用最严厉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学业,逼孩子完成各种“不可能”。“人们觉得我疯了,但是你看,逼着孩子去挑战极限,很多东西是可以做到的!”在采访中埃比尼泽这样说。

事实证明他也成功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夸西不仅成绩优异、社交广泛、获奖无数,而且跟马丁一样,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知。

受父母影响,他对从医十分感兴趣,从中学时就坚持在医学中心担任志愿者,并开展独立的生物学研究。

也同样跟马丁一样,夸西由衷地感谢父母从小所给予的严格教育,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家庭教育的方式大相径庭,但培养出来的孩子却殊途同归。

没有一种明显优越的养育方式

如此矛盾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看完马丁的故事后,很多妈妈大抵都要说,看来还是放养的方式好。

再看完克瓦斯的故事,你又犹豫了?鸡娃的路好像也不错。鸡娃、佛系,虎妈、猫爸,中式、西式等等,到底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更好,更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呢?

我想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疑问,也都想找到答案。来自哈佛大学的罗纳德教授和《波士顿环球报》记者塔沙也同样好奇。

于是他们采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名高成就人士,并邀请他们来谈谈:“父母在你的成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高成就人士并不是指单纯的成绩好、学历高、事业成功,而是指能充分实现自我、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不断成长的成年人。

养育方式中,除了上边说的“放养式教育”和“高压式教育”,常见的还有“协同培养式教育”(鸡娃就属于这一类),“自然生长式教育”(多见于贫困家庭),“权威式教育”(对家长的要求则很高)。

罗纳德教授和记者塔沙他们在对各种教育理论、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搜集、研究、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让人非常吃惊!结果显示,在200名高成就人士的背后,并不存在哪一种有明显优越的亚洲或美国的养育方式。

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一个答案,或者一条路,可以让后边的父母去直接照搬或“比葫芦画瓢”。这不免让人觉得失落。但同时又有非常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这些高成就人士在超越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信仰和国籍之外,都存在着强烈相似的养育规律。

虽然很多高成就孩子的父母没有上过好学校,有的甚至连高中都没毕业,但并不影响他们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孩子。

他们都具备非常明显的几个养育特点:

1、这些父母无论受教育程度最高者孩子最低者,都会在5岁前教授孩子极简单的数字概念、认识基本词语等。

2、能够平等的跟孩子对话,做到尊重孩子,能用心思考和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3、无论处在何种社会经济地位,都同样坚持不懈的抽时间、找资源,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更加好的成绩。

4、他们会随时观察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并及时调整方法,指导孩子的发展。

5、对孩子的未来规划有强烈的夙愿,会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明白父母希望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从不试图把孩子塑造为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那种人。

因材施教才是最正确的

看完这几个特点,我发现,其他几个都相对容易做到,唯独4难度最大。恰恰,这也是最核心的。无论哪种养育方式,都有对有错,否则就不会有马丁和克瓦斯、被采访的200位以及世界千千万的高成就人士。真正的秘诀在于,你的孩子是怎样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著名美籍华裔作家刘墉的教育佳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一个爸,却在儿子和女儿面前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在儿子面前他是“虎爸”。原因是儿子是从台北移民到美国的,对新环境不适应的他,表现的非常叛逆,如果不好好管教,恐怕不止是学习,就连整个人都会误入歧途。

在女儿面前他又变身“猫爸”。原因是女儿出生在美国,不仅乖巧懂事、心思细腻,而且从小就适应了那里的文化和环境,所以完全没必要打压刺激,放手、给她更多选择,反而更容易成就她自己。跟马丁和夸西一样,刘墉的一双儿女也同样在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得很优秀。

儿子是哈佛博士,女儿是第一名考进哥大的才女。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心理学家Nancy Hill在长期调研实验中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他的学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孩子未来的表现究竟如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在于父母的“对症下药”。

在她的研究中,那些有意识地针对孩子的特点与环境而开展活动的家庭,下一代学业成功的概率是那些盲目的家庭的2-3倍。她还总结出了一些基本“原则”:

有个性、有想法、主动自觉,或是拥有负责任好老师的孩子,更适合“放养”;

缺乏自我约束力与目标,或时常遭遇外界挑战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严苛对待。

再返回到马丁和克瓦斯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同样契合了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

马丁成长环境优渥,天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乐于发现,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逼他,而是放手,这样反而会激发出他的天性,并发挥到极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克瓦斯是新移民,加之种族歧视、家庭条件的影响,他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更多优秀的资源,或者说被带坏的风险也很大,那么父母严加管教、给予高压,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成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养育路上我们要做的不是看别人家孩子如何,而是看自己家孩子如何,不是要找一套“标准化”的教育方案,而是要在大框架下探索出属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为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100%会成功的,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帮他们找到正确的路,更大概率的通往成功。

图片来源:CNN、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