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亲子课程上看到一个调查数据:
某市对中考进入前3000名的学生进行调查,高考仍然在前3000名的,比例约为60%。
因为我女儿初中成绩算比较优秀,升入高中后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成绩有所下降,所以我特别注意观察过这类现象,认为这只是少数学生出现的情况。可是这个调查数据令我有点惊讶:初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升入高中后不能保持的竟然有这么大比例!
女儿升入高二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特意表彰了各类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并做了一张喜报发给了到会了每一们家长。
喜报上有前100名学生的排名,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特别留意了我从初中就认识的那些优秀同学。比如,我女儿初中时的班级有10个左右优秀的学生,初中时在她们学校年级排名前50名,在这所高中里多数依然排在前100名以内。只有一位很优秀的同学掉队了,据说连前300名都没进;还有一位在初中班级内排名不是太靠前的同学,这次却是班级第一,全市第三名。
初中的成绩到高中后不能继续保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以归纳为这3个原因。
1、心理素质差的学生。
高中学生是从各个学校里经过50%的淘汰率选拨出来的学生,成绩都不差。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是从全市各所初中内选拨出来的班级内前几名的学生。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可能是班内前10名,但是到了高中后在班级里连一般名次都排不上,很可能接受不了这个落差。而且,同学们的分数挨得很近,一个题的失误就很可能会差几个名次,竞争非常激烈。
这时,孩子如果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就很可能产生挫败心理,导致厌学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刚进入高中时都或轻或重出现过这种心理,但是有的同学调整得比较快,比较好,所以很快适应了高中生活;我女儿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才慢慢调整得差不多,已经影响到学习成绩;还有的同学却一直没有从中走出来,甚至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选择休学。
所以,孩子升入高中后需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在接纳现实的情况下树立起自信心。
2、不会自主学习的学生
初中教师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学生只需要浅层次的思考既可以跟上老师的授课进程。老师也会带领孩子复习,经常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可以说:只要老师抓得紧,孩子跟着老老实实地学,成绩就不会差。
但是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学生如果没有及时调整,不适应老师的授课特点,跟不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而且,很多课程老师只是点到即止,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平时复习,老师也不会进行具体的指导,几乎完全看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还是想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带领,那就很可能学习得很吃力。所以,升入高中后,这样的同学要及时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顺利跟上高中的课程。
3、依靠勤奋和辅导考高分的学生
我前面说的女儿的那名曾经几次考过班级第一的同学,升入高中后成绩大幅度下滑,在初中时是一名特别勤奋的学生。不管在班级群里,还是开家长会,班主任数次表扬过她:特别自律,特别勤奋,难得的好孩子!
因为女儿跟我说,她从不参加任何班级活动,课间也很少跟同学聊天,全身心扑在学习上。当时,我就有点担心这个默默学习的女孩:初中时如此拼命取得这样的成绩,高中后会不会没有后劲了?结果真的是如此。女儿初中班里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有上有下,但都没有她的下降幅度这么大。
初中知识是比较基础的知识,孩子如果足够努力,拼上时间,也就是说靠“死学”,也能收获良好的成绩,看起来是个“学霸”。但高中知识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分析、理解、概括和探究的能力 ,如果孩子欠缺这些更深层次的能力,那就很难学透,当然也很难得到较高的分数。
总之,孩子进入高中,无论从学习环境、学习难度还是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孩子不能尽快适应,适当调整之前的学习模式,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很容易影响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