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家住四川西昌的吉先生下班后,都会带着书籍,去当地一小区的14楼“打卡”。这里是一处“共享自习室”,里面有38个学习位。一直到晚上,吉先生都沉浸在执业医师试题练习中,暂时忘记了上班的焦虑。
在共享自习室里,还有很多像吉先生这样的奋斗者。安静的室内环境,舒适的座椅和照明,免费的茶饮零食,以及环绕着的努力奋发的“同学”……近年来,共享自习室在全国各地火了起来,成为许多人学习和充电的根据地,也成为许多创业者的新宠。
人们在共享自习室学习。
“沉浸式学习”“氪金式自律”,成了付费自习室的标签。这些人为什么不在家里学习,而要花钱去找地方学习?花钱是否能买来自律?学习效果如何?对此,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据了解,国内共享自习室最早在2014年兴起,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沈阳等一二线城市共享自习室均超过200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我国付费自习室的用户呈快速增长趋势,用户规模将超过500万人。
走访:
共享自习室开业一个半月,上千人来学习
5月27日上午9时许,位于四川西昌市建昌苑小区的“我们的自习室——时光学馆”,已经有人开始了一天的自习。
自习室里光线柔和、温度适宜。被木板分隔成的一个个小隔间,空间不大,但都配有书柜、台灯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人们在共享自习室学习。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自习室中针落有声,多名学习者正埋头苦读,看网课、查资料……每个人都沉浸其中,互不打扰。
“这是西昌首家沉浸式共享自习室。”该共享自习室负责人孟先生介绍,近年来共享自习室兴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比较火爆,于是他去年底和3名朋友筹划在西昌开一家共享自习室,于今年4月13日正式开业。“开始,我们就是在网络平台发布一些消息,不少人看到后来自习室体验。”孟先生说。
孟先生表示,自习室共有38个座位。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平均每天有近20人来学习,节假日每天有30多人共同使用自习室。“人流量最多的时候在每天下午或晚上。”孟先生说,来这里学习的有备考中考、高考的,有准备出国留学的,也有考研、考证的,还有准备公考的。
目前,自习室实现了无人化管理,用户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上“订单”页面点击“开门”,自习室的门就会自动打开,离开时大家关上门即可。
孟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开业一个半月时间,来自习室学习的有千余人,“下一步,我们准备在西昌再开两家共享自习室。”
顾客:
有学习氛围 24小时开放,比图书馆、书店更适合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每一张课桌椅旁,张贴有一张“学习公约”,上面写着12条注意事项,例如接打电话时需移步到室外,播放视频时需佩戴耳机,就餐需到餐饮区域,严禁吸烟等。
学习公约。
为什么要付费购买一个座位来学习?“免打扰”“高效”“有氛围”是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黄英佳是刚考上广东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她又在忙着考注册会计师。“我觉得共享自习室比较有学习氛围,大家一起相互鼓励,也更有动力。”黄英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之前去书店、书城和图书馆,虽然相对安静,但人走来走去的,总会有些分心,但共享自习室就好得多。
“这里24时小时都可以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黄英佳说,之前,去过西昌的图书馆,环境还不错,但是图书馆上午开门晚、下午关门早,中午还要闭馆,也不能放书籍,所以不太方便。“因为疫情,有的高校也实行封闭管理,校外人员没有图书借阅卡,无法进入图书馆进行复习,所以共享自习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思忆是去年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上个月,一直在备考公务员的她,无意间在抖音上看到共享自习室,而且离她家很近。自从体验过一次后,她就基本上每天都会来学习。“在这里看到大家都认真学习,有种回到校园的感觉,也有比学赶超的氛围。我还遇到了以前的校友,学习之外,大家还可以一起交流,我也在他们鼓励下准备去考教师资格证。技多不压身,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尽量提升自己。”
共享自习室的心愿墙。
心理:
“在这学习效率比家里高,花了钱不努力会心疼”
邓先生已经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A证,他现在正在准备考研。“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差的人来说,在共享自习室的学习效率更高。”邓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之前他在家里复习,有时看到床就想睡觉,看到沙发就想躺下,而且没有人监督,一天下来复习不了什么知识,“在这里能找到安静学习和沉浸思考的感觉。”
邓先生认为,学习氛围很重要,安静的空间、舒适的桌椅与身边同在奋斗的小伙伴,让他学习起来都忘了时间,“在这里学习,每天至少有几个小时是认真学进去了的,比在家里学习效率高。而且,你自己花了钱,也算是花钱买自律吧,你花了钱不努力会心疼的。这里的价格不贵,一个月花费在300元左右,这个钱花得值。”
与此同时,共享自习室还定期举行茶话会,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交流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就业经验等,这令邓先生比较满意。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选择在共享自习室学习的人,多数为考试一族,考研族、考证族、考公族……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们选择花钱买学习环境。针对不同的顾客人群,来自习的人可购买晚自习卡、日卡、周卡、月卡、年卡等,费用在5元/天到12元/天不等。
在采访中,有顾客认为,“付费自习室是自我充电方式的新探索,是为知识、为更好的自己买单。同时,付费自习室抓住了当下人们的学习焦虑心态。人们在与身边人的比较、打量中形成的焦虑感,成了付费自习室营收的驱动力。这种人际关系把想自律的人聚拢到一起,让人暂时进入勤奋的氛围中。”
■数据说话
我国付费自习室用户快速增长
2021年用户规模将超500万人
红星新闻采访了解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已经出现这种付费自习室。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竞争压力迫使年轻人不断自我提升,学习、考证、再学习是年轻人对抗世界、升级打怪的方式。“图书馆一座难求”“家里没有学习氛围”“咖啡厅太吵”……公共资源不足,让共享自习室在中国落地发芽。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沈阳等一二线城市共享自习室均超过200家。
近期,艾媒咨询发布了《2021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预计2021年付费自习室用户呈快速增长趋势,全国用户规模将超过500万人,增幅为74.4%。行业报告数据显示,付费自习室用户近7成为非学生用户群体。其中,社会普通职员占比为35.2%。从付费自习室消费目的看,有48.6%的用户到付费自习室是做求职准备,45.1%是为了日常学习或工作,42.2%是为了上网课或写论文。
四川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光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自习室虽然借用了“共享”一词,但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租赁经济模式。本质是将“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的仪式感”租赁给用户。胡光伟认为,共享自习室能否向好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市场容量无法估算的情况下,不管是“低价竞争”还是“延伸产业”,都是市场经济规则下“服务好用户”的生存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共享自习室就是多样性学习空间的一种。“中大型图书馆可能存在同一时间进出人员过多,对于其他区域的人员来说距离较远等问题,可及性并不强。共享自习室可以填补这些公共学习设施的不足,它具有特殊的价值体现。这类自习室想实现良性发展需要具备一些因素,目前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区域公共学习设施有限,设施提供的时间、空间不足等。”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