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教育孩子一直是中国家长最关心的事情,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的教育,或者是在孩子成长中受到了畸形的教育,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尊重,而中国式教育恰恰缺少了这一块。毕竟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提到了爱幼,却没有说尊幼。

反观西式教育,更多注重给孩子营造平等尊重的环境。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与时俱进,如何调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胡适曾给自己的儿子写信这样说道: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从能容看得出胡适先生对孩子的尊重。

匈牙利十九世纪的伟大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告诉了我们自由的价值与珍贵。

然而,回顾今天的人们,有多少人是心灵自由的?就连许多孩子,本该长成生龙活虎、阳光向上的样子,可他们的内心,早已被戴上父母乃至社会强加的沉重的精神枷锁,郁闷的活着。许多人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没有真正内心的自由。

究其原因,这样的现状其实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或说与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有关。

以儒家理论为例,儒学思想特别看重“孝”,说了很多关于子女应对父母尽的义务,如:

春秋时的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 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他的意思是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子女如果与父母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 如果子女不能事事顺从父母的心意,便算不得是父母的子女了。”

于是,才会有“涌泉跃鲤”、“割肉喂母”之类的故事出现。

在这样传统文化教养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子女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放弃独立思想,无奈的屈从于父母的意志,怎能活得开心快乐呢?

父母在潜意识里,将孩子当作了自己的所有物、附属品,而非一个完整的,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但事实上,孩子们长大,终究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现在就需要理清观念,以正确的文化理念、用心地养育孩子,从而使孩子成为有独立人性、健全人格的人。

1.树立和孩子平等的观念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你幸福的源泉。在生活中不要强制干涉孩子的决定,如果孩子做得不对,要用语言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扭曲孩子的认知。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和孩子形成良好的关系。

2.尊重孩子的隐私

很多父母都会说,孩子是我生的,他在我面前没有任何隐私。这样的认知是完全错误的!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隐私权,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虽然年幼,但是还是会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隐私充分的尊重。如果一味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让他把自己的秘密藏得更深。

3.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虽小,但他依然有权决定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家长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决定,一味地替孩子做选择,很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这样对于孩子的独立成长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都有很大损害。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