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天
前天晚上,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情。
我正躺在床上玩手机,儿子突然翻身起来,叫了声妈妈。
紧接着,他就开始眼珠上翻,身体抽搐,我吓得抱起孩子,就赶紧往医院跑。
医生告诉我说,儿子这是“高温惊厥”,建议进一步检查原因,看看有没有大脑异常。
惊慌失措的我,立刻带儿子去做了脑部核磁共振,幸运的是,儿子脑部检查一切正常。
因为担心,我又给儿子查一下骨密度,看看是不是缺钙。
结果,儿子的骨密度显示-5。
我立刻慌了神,大多孩子的骨密度数值是-1到-2,儿子的这个数值也太低了。
回家以后,我开始给儿子疯狂补钙,各种钙剂、骨头汤、鱼虾、轮番上阵,什么补钙吃什么。
两个月后,再查骨密度,儿子的数值竟然没有任何变化。
失落的我打电话去向一位医学博士朋友求助,朋友的话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骨密度低并不能说明孩子一定缺钙。
因为孩子本身正处于生长高峰,骨骼在不断地拉长、拉粗。
骨骼生长激素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高,单位容积沉淀下,钙质数值就会偏低。
所以,骨密度低是小孩子骨骼快速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并不等于缺钙。
如果孩子饮食均衡,身高体重正常,生长发育曲线平稳上升,基本不需要额外补钙,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3即可。
听完朋友的话,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原来,儿科检查里还藏着这么多小秘密,有很多检查真的是不必带孩子去做的。
微量元素检查
儿子小的时候,头发稀少,发黄,还喜欢啃手,咬指甲。
我特别忧心,总担心儿子是不是缺少什么微量元素?是不是要去检查一下?
事实上,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已经下发文件说明:
如果不是出于诊断需要,不得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查,不可以将微量元素检查作为儿童体检的普查项目。
而且,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也都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
因为微量元素的检查基本都是从指尖血、静脉血、皮肤、指甲中去检测,但这些样本数据都不可能代表人体整体的微量元素水平。
比如,缺钙的问题。
人体中的钙会以好几种形态存在,血钙和骨钙的水平也一直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准确判断。
另外,微量元素的检查对于实验室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不仅要在全密闭的空间里,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排气功能,对工作人员的服装也有严格要求,而我们大多数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查都达不到这样的流程标准。
现实中,也许很多妈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管孩子缺不缺,给孩子补一补总能防患于未然吧。”
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过量地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不仅会增加孩子的身体负担,无法吸收,而且还容易出现各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拮抗作用。
比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铁也会影响锌的吸收。
那么,我们该如何确保孩子微量元素的均衡呢?
其实,想要确保孩子微量元素的均衡,做到以下几点就够了。
让孩子的饮食尽可能的丰富、均衡,肉蛋奶、蔬菜水果、粗粮细粮等,各种膳食合理搭配。
定期去医院做儿科体检,时时检测孩子生长曲线是否正常。
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户外运动,让孩子多晒太阳,有助于生长发育。
智力检测
前端时间,闺蜜带7岁的儿子去做了智力检测,说是想看看孩子的智力水平,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天赋,方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重点培养。
我听了也很是动心,想带儿子也去测测。
可我上网一查,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老师说:
如果不是孩子有明显的智力不及同龄人的现象,不要轻易去做智力检测。
如果孩子一切正常,盲目去做智力检测反而弊大于利。
因为:
1、孩子的智力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孩子的智力在早期具有波动性,而且孩子的智力发育会随着年龄、知识、见识的增长不断完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一时的检测并不能确定孩子真实的智力发育水平。
2、父母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通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如果智力测试家长满意,家长会很开心,也会给予孩子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压力。
如果智力测试结果很一般或者不好,家长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聪明,或者不如别的孩子。
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关注,从而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封闭自己,不愿与家人沟通。
也就是说,相比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其实,父母的养育方式其实才更重要。
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会激发孩子的潜力,父母的打击和抱怨也会遏制孩子的潜力,甚至让孩子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所以,千万不要盲目给孩子做智力测试,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孩子留心观察就够了。
心理学家说: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有效率地反应,就是聪明。
其中,领域是指小到不同的作业,大到不同的学科。
所以,通过孩子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反应,就可以推断出孩子的强项和特点。
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很专注、很有兴趣、很喜欢自己探索,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强项。
幽门螺旋杆菌
前段时间,同事突然得知婆婆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很是焦躁。
她担心婆婆会把病菌传染给孩子,非要拉着年仅4岁的儿子去做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然而,我帮同事向一位熟识的医生朋友咨询时,医生朋友却告诉我说:
消化科并不推荐14岁以下儿童进行幽门杆菌的检测。
因为儿童因为幽门杆菌阳性而发生严重疾病的概率非常小,比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而且,儿童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很大程度会自发清除,也就是可以自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不需要做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除非是两种情况:
孩子的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的。
已经诊断出有反复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再找不到其他形成原因时,需要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
所以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我们要做好以下三点:
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再吃,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吃。
有家庭成员明确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一定要在饭前、便后、洗好手后再照顾孩子。
最好采用分餐制度,个人吃个人份,或者准备一双公筷便于夹菜。
雾化治疗
一进入秋冬季节,医院里就有很多因为感冒,而发烧、咳嗽的孩子在进行雾化治疗。
雾化是将药物分散成直径几微米的颗粒或者雾滴,让孩子通过鼻腔或口腔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和肺。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通过“呼吸”的方式吃药。
因为这种方法安全、副作用小,孩子容易接受,所以深受家长的喜欢。
但是儿科医生却说: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雾化治疗的。
因为雾化不是止咳药,很多时候,孩子咳嗽是在帮身体排痰。
所以,雾化虽好,但也不能滥用。
通常情况下,用于雾化的药物多为:
扩张支气管的沙丁胺醇等药物。
气道局部抗炎的布地奈德等激素类药物。
具有祛痰作用的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所以,孩子可能需要雾化治疗的情况,多为以下几种:
哮喘急性发作;
喘息相关的呼吸道疾病;
急性喉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感染后咳嗽,咳得影响生活;
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
除此之外,轻微的咳嗽肯定不必用雾化来治疗的。
另外,因为雾化激素也会有一些局部的副作用,如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所以,做完雾化,一定要让孩子漱口。同时清洗脸部,避免药物被面部皮肤吸收。
每一个父母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掌上明珠,稀世珍宝。
孩子一出现异常情况,父母就难免担心,焦虑。
但是,盲目地给孩子做各种检查,或者乱用药,很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理智育儿。
只要我们时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用我们的冷静和理智,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End ——
作者:夏天,一名优秀的斜杠妈妈。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