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是纪录片《人世间》第一季里的那位抗癌妈妈。
26岁的小姑娘,结婚不到一年发现自己怀孕了,本来是件好事,但跟孩子一起来的还有癌症。
在确认癌症不会影响孩子之后,张丽君决定拼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张丽君做到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录了18个视频,让丈夫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放给她看,想告诉孩子,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也会一直爱她。
这样催人泪下的故事,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的心就碎了。注意力全部在妈妈身上。一个爱孩子爱到愿意放弃自己生命的妈妈,怎么不让人唏嘘感叹。
可能这个故事到这里结束应该就是最好的结局,但偏偏最近又被人翻出来,说张丽君的老公在她去世后一年就再婚,孩子也过继给堂姐抚养。紧接头又出现了反转,经媒体求证后发现,2019年张丽君丈夫韩先生与现任妻子结婚,当时孩子4岁。现在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不存在网上说的孩子过继给他堂姐的情况。
其实我不太关心后来的故事,我只想讨论讨论,同样作为妈妈,如果癌症和孩子一起来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要怎么选择。
一般来说,凡是选择就有利弊,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代入张丽君的角色,不管怎么选择都会很痛苦。
不过客观地来说,如果是以前的我,我想我是会选择把孩子生下来。
张丽君说,她毕竟活了26年,可她的孩子连一眼这个世界还没看过,所以想把孩子生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可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我活了26年,这是我最后做妈妈的机会,我想当一次妈妈。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几的时候,最可能去做的就是以前自己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最后的请求,哪怕是疯狂的,身边的人也会尽力去满足她。
张丽君是幸运的,她说她的世界很小,而且里面全是爱她的人。这份爱支撑着她做了一个情绪化的决定——一无返顾地选择了生下孩子。不能说她做这个决定是对是错,起码当时她的心里是有侥幸的。侥幸会发生奇迹,既能生下孩子,也能治疗癌症。
没有撕B,没有老公把生病的老婆扔在医院不管,也没有婆家和娘家互相推卸责任,甚至丈夫一家为了完成张丽君一起游戏的心愿,还卖掉了一处房产,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
但感动归感动,感动之后还是要来看一看问题所在。
集全家之力,满足了张丽君想要成为妈妈的心愿,那孩子的心愿呢?她老公的心愿呢?谁又来满足。
所以,如果是让现在我去选择,我就不会选择生下孩子。
张丽君和老公是自由恋爱,感情也一直很好。生病之后,也是老公不离不弃,一直在照顾她。
张丽君坚持要生孩子的原因,说也是害怕老公将来没有人陪他。
如果纪录片里说的都是真的,那么一个26、7岁,对患病妻子不离不弃,有责任、重情义的男人,怎么会将来没有人陪他?
张丽君如果真的爱她老公,如果真的替她老公考虑,又怎么能用一个孩子来困住他的下半生呢?
相反,张丽君拼死生下的孩子,就像一个伟大的活勋章,牢牢固定在她老公的生命里,躲不掉,逃不了,这对她老公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折磨?想想都替他委屈,本来自由恋爱娶了个两情相悦的老婆,现在老婆不在了,房子卖了钱花光了,还丢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死去的老婆永远活在了伟大母爱的盛名之下,而自己则要永远活在盛名的阴影之下。
另一边,那个孩子对张丽君的父母和公婆而言,也是一块伤疤。孩子一天天长大,无论有什么小病小灾都会被无限放大,因为这是张丽君一命换一命得来的孩子,最见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尽心。
除此之外,这个孩子本身也会非常痛苦。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孩子一定从很小的时候就会被一遍遍灌输,自己是用妈妈生命换来的。每年生日的时候,那一个个视频还在提醒自己,妈妈有多爱自己。
正常的家庭,妈妈爱孩子,孩子也可以爱妈妈,爱可以交流可以相通。可是张丽君拼死生下的“小笼包”却不可以。因为他妈妈已经不在了,即便对妈妈怀有深切的情意,也无力表达,无处诉说。
对于“小笼包”来说,拼死生下自己的妈妈,只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虚拟的符号,但现实生活里却是每一天真实的柴米油盐。
何况,从“小笼包”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死去的那天起,就无法在过上自由快乐的一生。因为他从一出生就欠了债,即便成长的过程中能体验感受到爱,但感受到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负担要远远多于爱。
其实张丽君在决定生不生孩子的时候,但有人能凡理智地想一想就不难知道,这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事。
她想要把这个孩子带到世界来看上一眼,那然后呢?孩子不是看完一眼就能回去的,孩子是需要有人陪伴,有爱呵护才能健康长大的,但这些张丽君统统都给不了啊!
说到底,妈妈只是女性身份的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妻子、女儿,而比这三个身份更重要的还有“我”这个身份,即我到底是谁?
当时选择生生孩子的张丽君,太想要“妈妈”这个身份了,从而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属性。一个妈妈即便再疼爱孩子,但是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自顾不暇,自然也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她心目中理想的妈妈。
当然,本文并不是想指责任何人,只是想提醒一下,成年人即便是身处高压之下做决定,仍要保持一分冷静和清醒。既不留太多遗憾,也不让他人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