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1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自我认同感”是每个人对自我价值的理解与判断,不仅仅是父母,孩子也有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得到肯定和赞美。
但倘若孩子对被认同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缺乏应有的“自我认同感”,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
大多数父母对“自我认同感”了解不多,因此在孩子出现缺乏“自我认同感”的时候常错认为孩子只是缺乏历练,只要长大以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但事实上,倘若父母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帮助孩子重新正确认识自我,那么这种“自我认同感”的缺乏将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
缺乏“自我认同感”的表现
“自我认同感”就是自我认可,是自信的表现。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则说明孩子此时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自我认可机制,常常会因为别人的态度改变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表现1、在外人面前表现过度害羞
有时候父母带着孩子和亲戚朋友见面时,会发现孩子不敢和他们接触,或者直接躲在父母身后,哪怕在自己家里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会任由孩子自己待在一旁,让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有的父母会强制要求孩子主动和别人交流,不顾及孩子的意愿。
常常导致孩子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不堪重负放声大哭,陷入尴尬的局面。这种做法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从而使孩子抗拒人际交往,影响孩子未来的正常生活。
表现2、凡事喜欢黏着家人
有的孩子在独自处理事情或玩游戏时,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自己,如果爸爸妈妈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对爸爸妈妈“死缠烂打”。
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好言相劝都无济于事,甚至企图通过哭闹的方式逼迫父母妥协。有时父母不在他们身边时,孩子会变得焦虑。
这时爸爸妈妈不要急于埋怨、责备孩子,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让孩子逐渐接受独自处理一些事情,慢慢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表现3、害怕挑战新事物
有的孩子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十分胆小,不敢轻易去尝试全新的事物。面对孩子的这种表现,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面对,也不要盯着孩子这一个缺点不放。
而要进行自我反省,想想是不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帮孩子完成了许多本该孩子完成的挑战,或者自己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经常表现出担心、忧虑的情绪。
若孩子在父母身上过多地接触到这种不安的情绪,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也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在孩子再次面对挑战的时候下意识地流露出来,影响孩子的自我成长。
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应当如何改善
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孩子无法完成独自改善的任务,这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共同进步,因为孩子这种自我认知的缺乏离不开父母的忽视。父母详细了解了“自我认同感”之后,就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去引导、帮助孩子。
首先、给孩子充分的认可
认同感不只有自我认同,还包括外界环境的认同。孩子自我认可的同时,还需要来自父母的鼓励与赞美。
爸爸妈妈可以时刻关注孩子,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充分的鼓励与夸奖,让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帮助孩子在进步过程中逐步拥有“自我认同感”。
其次、家庭氛围的和谐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父母经常吵架并习惯性把火撒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在生气的时候还会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比如“我要你有什么用”、“你就是个累赘”、“当初还不如不生你”等等。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会潜意识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缺乏“自我认同感”。
最后、和孩子进行沟通
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保持沟通,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顾虑与恐惧,并帮助孩子找出改善的方法。
通常这种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么无知,他们开始对事情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有了自以为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但显然,这个自我认知是错误的,但父母不要去嘲笑、责备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对外界新事物的抗拒与胆怯心理,导致孩子无法做到自我认可。
奶爸育儿宝库寄语: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多数父母的经历都是一张白纸,在摸索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过多注重孩子的物质给予从而忽略孩子的“精神教育”,导致孩子容易缺乏自我认可。而一个具有“自我认同感”的孩子,一定是自信独立、散发着光芒同时又拥有美好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