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那个立志“土猪拱白菜”的孩子
高考第一天,一年一度的毕业大戏正式开幕。
大戏是刚才开幕,但衡水中学那个叫张锡峰的孩子,早在几天前就已经站在了舞台的C位。
张锡峰的出圈,是因为一则演讲视频。视频中他慷慨激昂,自比来自农村的“土猪”,并立志去拱城市里的“白菜”。
视频一出,自媒体就炸了锅。
有说孩子格局太小的,有说衡中教育误人的,也有说孩子充满愤怒和偏激的,还有些讲的更难听,说他的“土猪拱白菜”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嫌疑。
视频我从头到尾看完,小张同学除了些许的紧张和不自信之外,基本也没什么大毛病,哪怕是被人揪住小辫的“土猪拱白菜”理论,也是他想借此调侃,缓和一下严肃的演讲主题。
演讲中,小张同学对自己的定位是普通人,理由是“普通家庭、普通脸、普通成绩,想着普通的事情”。事实上能够考进衡中,并在一轮轮的月考中存活下来走到头部,还能被学校推荐到媒体平台代表几千名学生发表演讲,这只能说明小张同学的“普通”只是“凡尔赛”。
02道理是对的,但不能那样说
为了让演讲和文章内容能够合理化,这里就权且当小张同学“普通”人设成立。
听到小张同学的“土猪”理论,我的第一反应倒不是嘲讽,而是想到20年前,那位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娶美女”的湖南株洲老师尹健庭。
当从小接受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一代又一代人,听到这种接地气的“读书目标论”时,自然是一顿狂风暴雨般地猛批,尹老师的人生轨迹也从此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然而20年过去了,同样用接地气的方式抛出“土猪拱白菜”言论的小张同学,依然无法被舆论接受。
不过接不接受是一回事,现实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比如,国内的某互联网大佬也是农村出生,夏天家里为了省钱,孩子不穿鞋全光脚。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当村长,因为村长可以天天吃肉。小学4年级他在镇政府大院第一次看到电灯,虽然不清楚灯炮能不能点烟,但当时就被震撼到了,并立志长大要去大城市见见世面。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去北京上了大学,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成功创业,凭借着一股“土猪”(绝非贬意)的信念,一步步从农村走到了他心目中的繁华省会都市,即便“脸盲”也娶到了城里白富美的姑娘。
说白了,小张同学的“土猪”理论,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当着全国人民这样说不太合适。能够在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也是一个孩子情商的体现,但遗憾的,把高考当成流水线的学校没有教给他这些。
作家艾小羊曾在一篇文章中,教大家要努力去过一种“踮起脚尖的生活”,这个比喻很形象,是说人一定要走出舒适圈,给自己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实现之后再去奔下一个,这样不停地努力去够,就能过上一种向上的人生。作家就是作家,同样的意思,艾小羊表达的意境就比小张同学要高级得多。
03 “土猪拱白菜”的理想也是理想
“土猪拱白菜”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心理不适,极大可能是破坏了一些人关于读书目标的纯美性。
就像高晓松在某一期的《奇葩说》中怼清华博士梁植时说的,考上大学,尤其是进入名校的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将来要成为“国之重器”,要“心怀天下”。
只要完全看过小张同学演讲视频完整版的人应该能知道,小张同学所谓“土猪拱白菜”,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虽然出生农村,但不甘平凡的志向。
即便原生家庭不能为他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他还是想努力地放手一搏,想告诉那些从小赢在起跑线的同学,我也可以像你们一样。
成为大国名校的“国之重器”,立志高远心怀天下,当然很美好,但这些美好
可能真的是因为这些孩子是踩在了父母和一位位老师的肩膀之上。
录制演讲视频的时候,小张同学的父母就坐在下面的观众席上,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小张同学,却因为能够与之共情而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17岁的少年,就算格局小,就算眼界只能看到“土猪拱白菜”,但是任何催人奋进的励志,对于个人的成长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等一个一个小目标实现之后,胸怀天下,国之重器的梦想才不会那么遥不可及。
04 人生不只上大学一条路
如果一定要说小张同学的演讲有什么欠缺的地方,个人觉得是他受经历和阅历所限,所以再怎么打鸡血,就只看到高考这一条路。
而事实上,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同样出生农村的广西考霸唐尚珺,今年33岁还在继续参加高考,其实有几年他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因为不是他想去的大学和家庭变故,让他连续参加了十一年高考。
为了高考而高考,在一个地方不停打转的人,套用一句蔡康永的话“他其实是在拖延人生做决定的时间,是不想面对后面的结果。”
也许唐尚珺这11年就是在享受这种复习—冲刺—考试—放榜的短期快感,享受作为高考生的社会关注,并不想面对大学毕业之后的真实世界。
唐尚珺是只想高考不想上大学,而另一位主人公伍继红,当年是以692的高分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但考上名校的才女最终还是沦落到,生育五个孩子吃救济的窘迫境地。
伍继红1994年参加高考,上了大学后,国家取消了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的政策,这就意味着就算大学毕业也要走自谋职业这条路。
在这条路上,只会读书的伍继红走的并不顺利,不但每份工作都干不长,还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二婚之后就变成了五个娃的妈,一度为生计所困。
唐尚珺和伍继红的故事虽然仅是个例,但足以说明,即便一路过关斩将,考上大学的孩子,将来也不一定个个都是栋梁之材,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大学也不是他们学业的终点,而仅仅是他们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05 “小镇做题家”的路在何方?
“小镇做题家”是网络上给小张同学这样出生农村成绩又好的孩子,统一起的外号。
“小镇做题家”和“内卷”是一对好朋友,小镇做题家越多,内卷得就越厉害。
就像前不久的热播电视剧《小舍得》里的米桃,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为了得到跟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米桃在城市里务工的父母把孩子接到了身边,送进了城里的学校。当然就算是小镇做题家,米桃也是比较有天分的那种,所以到城里的学校也能继续保持优势。
米桃的优势在她父母看来是欣慰,但在同班家长田雨岚和南俪看来,就是内卷。因为没道理我砸了那么多优质资源,见了那么多世面的孩子,会输给一个小镇做题家,所以就得给自家孩子报更多的班。
可既然考上了大学,也不见得有出路,那么家境普通的孩子,就算内卷成“小镇做题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就跟“没有天赋还有没有必要努力一样?”
内卷当然不是目的,目的只是让“小镇做题家”成为孩子伸手去够树上果子时,能够搬来的凳子。
可如果每个人都有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那岂不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这两天夹在中考高考热搜之间的,还有一则14岁女孩被德云社“龙”字科录取的新闻。
从260万人中脱颖而出,比成为“小镇做题家”的几率还小。这说明,我们的时代在进步,高考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即便考上名校,人生大概率还是会变成星光暗淡的普通人。但是让孩子在年少时体验过为了某件事拼尽全力的感受,那将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只要保持兴趣和热爱,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舞台发散发自己光芒。
小镇做题家也好,三代书香世家也罢,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青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即便志向比不上伟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每一个有踮起脚尖才能有够得着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PS:
高考第一天已经过去,祝所有参加高考的同学,在未来两天里,考试顺利,旗开得胜,去到自己理想的学校。
作者介绍:陈妍,爱看各类电影,喜欢观察小孩,吃瓜亲子关系,提供育儿内容。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