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溢奶怎么回事?会不会窒息?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到处都是奶,头疼

经常有新手妈妈发愁,问:“宝宝吃了奶往那一放,奶就“咕咕”的往外冒,从嘴里出来就算了,鼻子、耳朵也都是,吓人呼呼的,这是咋回事?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能干点啥?”

宝宝溢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溢奶的那些事。

为什么会溢奶?

1.婴儿胃口小:婴儿胃口像拳头大,存放的食物少,特别是1~2个月的婴儿,且胃呈水平位,吃下去的奶水容易返回到胃入口处而倒流回食管,这种原因引起的溢奶比较常见。

2.生理结构特殊:婴儿贲门扩约肌并没有幽门扩约肌发育得好,这样就造成了婴儿胃部出口紧入口松的情况,所以在婴儿平躺的时候,胃里的内容物就很容易返流进婴儿的食管。

3.喂奶的方式不当:喂养摄食过量;喂奶次数频繁;奶嘴孔过大,以致奶汁流入太急。

4.吸入空气:宝宝快速吞咽、奶嘴孔过小、宝宝吸空奶瓶、宝妈的乳头有内陷、这些情况都会让婴儿将大量的空气吸进胃里,进而引发溢奶的症状。

5.体位改变:在给婴儿喂奶之后,如果婴儿的体位频繁改变,也会导致婴儿溢奶的情况发生。

不是所有往外“冒奶”都是生理现象

溢奶是从嘴里,严重时从耳朵、鼻子溢出,单纯溢奶,宝宝精神状态不受影响,不影响下次吃奶;有以下症状之一者,应考虑存在病理情况(胃食管反流病、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食管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需及时转诊或会诊。

包括:

恶心、频繁呕吐、吐血;

喂养困难、吞咽困难;

易激惹、易哭闹;

发作性咳嗽;

表情痛苦/异常姿势;

生长不良(体质量、身长增长不良)。

有的宝妈说:生理现象的溢奶啥时候才能结束呢,有时候从鼻子出来,都怕宝宝窒息了,看着怪难受的。

当宝宝学会了站立和走路之后,宝宝的胃就会因为膈肌的下降以及重力的作用从水平位转变为垂直位,溢奶的症状就会自然消失的。6~8月龄后溢奶次数减少,1岁左右大部分会消失。

宝宝溢奶时怎么办?

溢奶时应立即将婴儿抱起,或取右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怎么避免溢奶?

1.体位要正确:

婴儿应该在清醒状态下哺乳,取半坐位或斜位。

母乳喂养时应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人工喂养时奶瓶中的奶汁要充满奶头,减少过多气体吞入胃内。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婴儿,可以让婴儿趴在成人的肩头,用手轻拍背部(若能打嗝排出胃内气体更好);也可尝试在喂奶3~5 min后,暂停哺乳,轻拍婴儿背部,再继续哺乳。

对于溢奶频繁的新生儿或小婴儿,日常仰卧时可将床头抬高15~30°,以减少溢奶。

在婴儿哺乳前更换干净的尿布,减少哺乳后因体位改变导致的溢奶。若哺乳后因婴儿排便一定要更换尿布时,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婴儿的下肢及腹部高于躯干,以减低胃内压。在清洗婴儿会阴及肛门时,也应使臀部处于身体低位。

2.喂养方式需调整:

婴儿4~6个月后,可在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基础上合理添加辅食,添加泥糊状辅食可能有助于减少婴儿溢奶,而过多地喂水和添加果汁、菜汁会加重溢奶的发生。

研究表明,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可加速婴儿胃排空,减少胃储留,从而减低溢奶的发生。对于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尝试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等特殊配方奶。

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以防一次性喂食奶量过多、胃部饱胀而引起溢奶。婴儿满月后,白天大约每间隔2~3 h哺喂1次。婴儿满月后哺喂可间隔4 h以上。婴儿满月后,每次喂养时间不宜超过20 min,以免过度喂养,增加溢奶风险。

此外,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溢奶最佳的喂养方式。

下面有一张筛查干预流程图可以参考(点开查看大图)~

图源:临床儿科杂志

参考文献:

[1]王惠珊,盛晓阳,许春娣,等. 婴儿胃肠道常见问题筛查干预流程(一)——溢奶[J]. 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95-9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5.01.025.

[2]左春蓉. 婴儿溢奶原因有哪些[J]. 养生保健指南,2019(45):69.

[3]黄静仪. 减轻新生儿生理性溢奶的临床护理办法[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7):208-209.

[4]汪守玉 . 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规护理问题与对策 . 社区医学杂志 , 2010, 8(22):25-26.

[5]齐少平 , 李梅 . 改良式卧位对新生儿溢乳影响的观察 . 淮海医药 , 2007, 25(05):455.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医学小白

责任编辑:CiCi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