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孩子作为一个家庭未来,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现状。因此,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异常重视。
那么,除了最近几年讨论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外,很多人都对学生寒窗苦读十年的结果表示了质疑。
就像网上流行的那句话“几代人的积累,会比不上你寒窗苦读”这句话,使得无数的父母油然生出无力感。
这句话和“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却出生在罗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贩卖焦虑的。
实际上,这与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几代人辛苦,凭啥输给你12年寒窗苦读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几代人辛苦,凭啥输给你12年寒窗苦读”?有些人表示这句话背后代表着某种对社会发展的焦虑,也有些人暗指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初看起来,这个句子似乎很强词夺理,但仔细想想,它还是很有道理的。要说的是,那些受过资源更多教育的学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因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相较于这样的物质与文化的积累,普通学生即便是寒窗苦读十年,也拼不过人家。
这就导致社会上很多人都有“仇富”心理,尤其是一些出国留学或者能够花钱上好的私立学校的人,给孩子提供更快捷的成功之路。
相比之下,那些家庭环境一般,无法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的家庭,只能“酸葡萄心理”。
前者是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后者则是“万人过独木舟”,这种所谓的教育平等,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家长才会如此焦虑。
甚至一些高考大省,比如河南、江苏以及山东等地的家长纷纷要求全国都要采用同样的试卷,城乡都要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取消学区房、重点高中,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那么,为何这句话让家长感到焦虑呢?
很多人会想问,这句话仅仅片面阐述了教育现状,并不准确,因为对成就的焦虑来自我们传统的认识。
中国人认为,只有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才能在将来出人头地,才能光宗耀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误解。
时至今日,即便是在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只有15%的人读大学。当我们走出舒适圈的时候,就能看到建设外面多彩的世界的人并非个个是大学,而那些建设了这些先进文明的人们也许还没有上过大学。
工作从来不存在高低贵贱,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它只是一条捷径。当父母因为自己孩子得不到其他人所拥有的一切,就会产生很大的焦虑,担心孩子成为“无用之人”。
长此以往,就开始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小到报补习班,大到考重点,几乎样样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但又好像每一件事情都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保留这种看法的父母并不是少数,而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舍得》,也将这类父母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发网友热烈议论。
正因为“不出生在罗马”,所以才要寒窗苦读
随着“内卷”、“躺平”等词汇进入到大众视野,年轻人不愿意努力奋斗成为热门的话题,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的热搜。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背景,即便是奋斗三十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买不起房子,与其陷入无效的竞争中,不如选择“躺平”。
实际上,对于这种观点并不应该持有批判性,因为很多年轻人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而已,早晚会回到现实生活中。
再者,即便是决定“躺平”一辈子,只要你能在数十年后承担后果,不抱怨父母,不抱怨他人的话,也就无所谓了。
但对于那些还存在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我们总归要回到奋斗的轨道上来。因为虽然有的人“出生在罗马”,并不代表他优秀。
但他人的优秀与否并不应该成为自己的非议的对象,我们应该将其视为目标,奋力追赶。
正因为“不出生在罗马”,所以才要寒窗苦读。正因为你的起点低,就要更加努力地飞翔,才能飞得更高,甚至比其他人都要高。
而且,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如果终归逃不掉吃苦,吃不下童年的苦头,长大后就会倍增。因此,物竞天择,如果你没有“在罗马出生”,那就请让马不停蹄地去罗马吧。
写在最后:
关于“几代人辛苦,凭啥输给你12年寒窗苦读”这一话题,的确会让很多家长产生教育焦虑,便把希望全盘寄托在孩子身上。
甚至不惜“揠苗助长”,影响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育。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强迫性学习起到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与其转移焦虑,不如真正了解孩子,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
【今日话题】
你对于“几代人辛苦,凭啥输给你12年寒窗苦读”这句话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