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宫会新:释法说理“接地气” 春风化雨解纠纷

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让当事人“闹心而来”,满意而归;一腔为民爱民的赤诚热血,映照出公正司法、维护正义的初心。

他叫宫会新,是静海区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副庭长。很多人知晓他的名字,源于他开创的“宫会新工作室”。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这间并不算大的工作室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

一直以来,宫会新主要负责静海区的交通事故诉讼案。为了降低群众诉讼负担、缩短办案时间,对于交通事故案件,他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争取一次性解决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他联合公安交管部门、保险公司、村委会等共同构建起一道化解纠纷的“防线”,将大量矛盾化解于诉前。这道“防线”,就是在“宫会新工作室”付诸实践的。

今年55岁的宫会新是土生土长的静海人,大学里,他学的是农学,1992年调入静海区法院后,他自学业务,不辍实践,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近30年的法官经历,并没有磨灭他4年大学的“农学”烙印,反而让他得到更多启发。和群众打交道时,他不忘将生涩的法条用诸如务农种地这样特别“接地气”的例子来讲解,让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或许正是这份“乡土气”,让群众感到特别亲切,也让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娘,咱打官司就像种庄稼,要考虑好投入产出比,您得提前算一算账,觉得合适了,再干也不迟。您说要去做鉴定,但这样一来,您自己需要承担一大笔费用,不如和保险公司协商调解来得划算呀!”

2018年,村民刘大娘被车撞伤骨折,在恢复期间,又发生脑出血。为此,刘大娘要求做司法鉴定,证明自己突发脑出血和那次车祸有关联。得知刘大娘的诉求,宫会新为她算了一笔账,“验伤需要1万多元,根据相关规定,这笔费用您自己要负担大部分,即便后期能得到一些赔偿,恐怕还抵不过验伤花费的这些钱,再加上您去验伤跑腿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算来您赔本了,不合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听了宫会新入情入理的分析,刘大娘觉得这个能站在老百姓角度考虑问题的法官很靠谱,便听从他的建议,与保险公司进行协商。在宫会新的努力下,最终为老人争取到额外赔偿。刘大娘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宫法官处处为咱老百姓着想,他的话中听,让我们能接受。”这是与宫会新打过交道的当事人对他的赞许。办案时,遇到“上班族”,他总会“将就”当事人时间调解,以免当事人请假扣钱;遇到互不让步的纠纷双方,他采取“迂回战术”,分别沟通,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最终让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心都是肉长的,有时候就是憋着一口气,但凡一方说两句软话,另一方马上就有台阶下了。”调解中,宫会新善于“穿针引线”,找准群众需求落脚点,让一桩桩案件在工作室里得到圆满解决。

“有时候,工作就像种‘试验田’,你得用心摸索,反复实践,才能得出好结果。”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审理新要求,他边干边摸索,边学边创新,巧用微信办理案件,使平均每起案件办结时限不到10天,真正做到了以最快速度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9年年底,董大爷骑车横穿马路时,撞上了张先生驾驶的小型客车,双方车辆均受损,董大爷更是受了伤。在医院检查时,董大爷被告知罹患癌症。该案的调解工作正值2020年疫情期间,“考虑到董大爷的身体状况,我们利用网络沟通,最终用11天完成了接手案件、启动鉴定程序、协商、调解等多个环节。”宫会新说。就在纠纷成功化解的几天后,董大爷离开了人世。法院及时高效地化解纠纷,让老人离开时没有遗憾。

据统计,“宫会新工作室”每天要接待群众20余批次,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宫会新几乎没有完整地歇过双休日,工作时间不够用,他就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撰写法律文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两年前,宫会新生了一场大病,体重锐减至43公斤,可病痛并未浇灭他一腔为民热情,如今他依旧保持着2部手机、3个号码、24小时开机、每天至少接打100通电话的日常工作状态。有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他却说:“不碍事,这么多年忙习惯了,闲下来反而难受,忙着就充实。”就这样,在工作室的方寸天地里,他日复一日俯身耕耘,洒下滴滴汗水,收获的是一方和谐与安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