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家长失信,从而连带影响孩子前途的事情越来越多。
曾有新闻报道,浙江温州的一位考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但却因为父亲是失信被执行人,导致可能无法被录取。迫于压力,这位失信被执行人父亲还清了20多万的借款款。
也有新闻披露一些地方发生”因为父母失信,导致子女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时政审失败”的事。
不可否认,父母失信对子女影响有是肯定的,但影响到何种程度,很多人还分不清!
1、失信子女是否无法上学?
父母失信对孩子正常上学的问题影响不大,因为国家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针对失信人员子女不能上学的传言,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表示:
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措施,限制的措施非常多,其中一项就会被限制高消费,所以子女上高收费的贵族学校,就在限制之列。
所谓高收费的贵族学校就是收费比一般正常的学校收费要高的学校,不会将正常的义务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都列为限制之列。
所以新闻所说“父母失信,孩子考上大学被拒“,是仅限于高消费的贵族学校——凡是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的,其子女一律不得录取。
对已招录的学生,有上述情形者,一经发现,应责令退学或转校到公办学校。
2、失信子女是否无法考取公务员?
在我国子女因父母失信而被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拒之门外并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因此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父母失信为由不予录用考生,是侵害考生的合法权利。
但是也无法排除,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作中,急于排除阻力解决问题,就采取将对象人子女、家人与对象人相关问题捆绑的做法,就让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考不成公务员。
这种“连坐”的做法在动机上虽然是为了推动工作,“事急从权”有可理解之处,但株连子女,确有不妥。
就像人民日报针对发布评论那样: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
彻底摈弃“连坐”思维,必须从制度上增强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让公权力时时刻刻都在法律的红线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