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还存在哪些问题?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进行转运处理的行政村超过9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5.5%。”2021年10月19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在2021乡村发展高层论坛上通报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阶段性成果。

2007年起,原国务院扶贫办陆续举办了10届“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以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随着中国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的论坛更名为“乡村发展高层论坛”。

本次论坛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主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推动减贫与乡村发展”。

2021乡村发展高层论坛现场。(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图)

污水处理是短板

2018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相关工作已于2020年底收官,目前正在编制五年行动方案。而在2020年底的整治成绩单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低于其他指标,仅为25.5%。

事实上,这一数字相较于2019年的18.21%已有较大增长,但也意味着绝大部分农村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自然水域。

夏更生在演讲中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还存在进展不平衡、技术支撑不足、农民参与不充分、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充分反映在农村污水治理这块短板上。

“自来水入户、农村的改厕、污水处理、环境的提升要统筹协调在一起来考虑。”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牛璋彬举例道,“自来水不入户是没有办法冲马桶的,冲出来的马桶排不出去是没有办法把我们的环境做好的,所以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来推进这项工作。”

此外,各地推进进度差别大,江苏、福建等省处理率超过70%,青海、西藏、黑龙江等地则不到1%。

北方省份之所以推进缓慢,一方面是因寒冷、缺水等气候条件受限,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财政负担能力较弱,目前大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采取政府付费模式。

“前些年我们对厕所比较重视,但污水管网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把农村污水处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南方周末曾在2020年报道过海南琼中一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陷入停滞(详见:计划投资13亿,国家级示范PPP项目缘何暂停?),该项目也是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为“PPP”)。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项目停滞的原因包括社会资本方资金紧张、征地和建设规范欠缺、排放标准设置过高导致建造和运维成本过高等。

“鼓励因地制宜”

论坛演讲者谢刚带来了来自天津武清的成功案例。谢刚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群副总经理,他在负责武清项目时遇到了不少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共性问题。

“这个项目管网有1800多公里,地面上的处理站也很小,大量的设施都是在管网上走,没有土地证的,但金融机构在审批的时候是要有可行性论证的,建设项目肯定是要土地证的。”谢刚介绍,最终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合作方沟通协作,做了一些突破。

此外,武清项目的社会合作方是一家污水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工行的客户,因此15.92亿的贷款迅速到位,保障了投资和建设进度。

“要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模式,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绩效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魏后凯建议。

商业模式之外,农村污水治理还亟需明确技术标准及相关技术支撑。

其中,排放标准既关系到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也关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

“各地要根据生活污水利用需要和排放标准,合理选取治理方式、技术和工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等务实管用的污水处理技术。”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和东建议,“要避免脱离农村实际,盲目采取建设投资过大、运行成本过高、过于复杂的技术。”

陈和东见证了过去十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全过程。“污水治理设施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陈和东总结道,“各地要先建机制,后建设施,确保设施建设一个运行一个。”

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