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封建王朝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光是中华文明这一脉,就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代。
据可考史料记载,除去各时期占地称王的割据军阀,历朝历代正统的帝王就有近五百位,这还仅仅是皇族首脑的皇帝;各朝皇族中还有着数量庞大成百上千的王公贵胄。这些封建大贵族的日常起居,都需要着数目更加庞大的奴仆为其贡献劳动力。
而历朝历代专供帝王及其皇族役使的“御奴”官员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这么一类人——宦官,也称“太监”。而笔者所要讲述的,正是一位传奇宦官:他从解放前的混战时期活到了解放后的太平盛世,他是亲眼见证中华大地一步步走向共和的人之一,一生从清末“辛亥革命”历经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堪称是中国近代史的活历史,他叫孙耀庭,中国最后的太监。
年少贫贱,自宫求活,不曾想竟王朝覆灭
孙耀庭是天津静海人,家里是平凡普通的农庄人家,小时候孙耀庭家境虽然和“富裕”沾不上边,但好歹还能度日,但一次飞来横祸,将他一步步推上了末代太监的末路。
原来,孙耀庭家里虽然地产并不多,但却有一块良田,而乡里的一个恶霸看中了孙家的这块田产,于是使了钱财,伙同当时的清朝府衙伪造了一纸文书,巧取豪夺了孙家维持生计的田产。孙父气不过,去找恶霸理论,还要向官府诉讼,谁知恶霸反诬孙父恶意纵火,还使了钱财贿赂官吏,把孙父打入大牢。为这件事,孙家散尽家资才将孙父保了出来。
正是这件事,让孙耀庭和父亲意识到,身处那样一个乱世,正是因为他们无权无势,所以才会任人欺凌。后来孙耀庭大了些,为了给全家找到一条能顺风顺水的活路,和父亲一商量,决定去抱皇家的大腿——当太监。横下心来,孙父还真就舍得将儿子送进宫里的深渊。
然而想要进宫当太监,首先要准备好的一件事,就是阉割身上的男性性征,那个时代想要当宦官的人,大都会去寻个医馆请大夫下刀,然而孙家已经没有资财能请得起大夫为孙耀庭阉割。最后竟是孙父狠下心来,亲手操刀,阉割了自己的亲儿子。
草率的“手术”、低下的医疗条件、炎症和出血,让孙耀庭整整昏迷了三天之久才悠悠转醒。然而挺过鬼门关的孙耀庭却等来了一个令他和全家都意想不到的噩耗——清朝覆灭,民国成立。
前清王朝的覆灭宣告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彻底不复存在,封建王朝的旧礼法旧制度也就不再拥有其存在的意义;同样的,“太监”这种封建余孽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存土壤。就这样,孙耀庭第一次的进宫计划就这么胎死腹中了。
终寻旧主,逊帝宫里的“大太监”
封建王朝虽然不复存在了,但封建余孽的幽灵,仍然扎根在北京城中,逊帝溥仪和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守着王朝的遗产拿着民国政府的优待,仍然在京津直隶过着富贵的上等人生活;
住在紫禁城里的溥仪仍然被清室遗族和奴仆婢女们敬奉膜拜、各王府的王公贝勒们仍然是呼啸京城的“大爷”,甚至连紫禁城内宫都公然不顾民国政府的禁令,重新征召太监宫女。这就让孙耀庭一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仍然想要送孙耀庭去侍奉前清宗室遗族。终于在1916年,孙家费尽周折,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
起初孙耀庭是通过他嫂子家的关系,搭上了前清醇贤亲王府大太监贺德元,经过贺太监介绍进了醇亲王府做事。孙耀庭进了王府不久,正赶上前清贝勒载涛府上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府里当差。1917年时,孙耀庭离开了载涛贝勒府,回了老家;返乡不久又通过前清北花园大太监欣衡如,重返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其后又辗转侍奉过端康皇太妃、溥仪、溥仪皇后婉容。
说起孙耀庭是如何在宫里混到“出人头地”的,还是多亏了端康皇太妃和溥仪对他的看重。
孙耀庭本就处事机灵,人也勤恳,一次在端康皇太妃看戏时伺候得当,就得了老太妃的恩宠,从粗活累活的杂事房被提拔进戏班,不久又被提拔进司房做当差太监,可谓一步登天。
在司房里干了几年活,孙耀庭又“走了运”,被溥仪赏识,指到皇后婉容宫里侍候,一时间孙耀庭在宫内的奴才们中间风光无二。
孙耀庭渐渐地在前清旧宫里混得越来越好,但却好景不长。到了1924年时,冯玉祥在直奉大战中倒戈,进驻北京,派遣手下大将鹿钟麟驱赶溥仪离开紫禁城,溥仪先后躲到姑母荣寿固伦处及旧日本帝国驻华使馆处;而孙耀庭跟着婉容离宫后,曾在溥仪生父载沣府里继续伺候婉容。后来,婉容去找溥仪,而孙耀庭就此“二度失业”了。
再次回了老家的孙耀庭,无田无产,不事农活,回了北京受着一群昔日大太监们的接济,可是连他们昔日的主子们的境遇都每况愈下,这群封建皇族的奴才们的生活又能好到哪里?!
伪满洲国成立后,孙耀庭辗转到伪满皇宫,希望能继续侍奉溥仪,可偏偏不幸得了肝硬化,因为怕传染,伪满皇宫就赶走了孙耀庭,就这样,孙耀庭彻底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
后来,解放战争时,孙耀庭已经成功改造成了合格的公民,成为了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一员;后来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给了孙耀庭他们这样的太监生活补助,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
1966年特殊时期后,孙耀庭搬进了广化寺庙,就这样一直到1996年逝世。孙耀庭一生享年94岁,亲历了封建帝国的崩溃、也见证过皇族生活的奢华、尝过颠沛流离的苦楚、也亲眼见证着华夏大地从硝烟四起渐渐走向共和;
他,虽然是大时代变革下的一粒小石子,但也是近代兴衰的见证者,不仅仅只是皇族余孽的大太监,也是华夏近代复兴的活历史。